關于讀書的名言名句大全
讀書僅向大腦提供知識原料,只有思考才能把所學的書本知識變成我們自己的東西。
[英]約·洛克《人類理解論·指南》
所有人類做過、想過,獲得過或存在過的東西,像以魔術保存法一樣存在于書頁之中。書是人們精選出來的財富。
[英]托·卡萊爾《英雄和英雄崇拜》
一切文明時代的人類思想都是向前發展的,即使最有益和最重要的著作,經過一個時期,也會由于后來的發現而減少其價值。因此,有識之士總希望時常有這類新書問世,把從前同該問題有關的書籍編纂時尚未認識到的一些改進包括進去。
[英]葛德文《政治正義論·序言》
凡是我可以稱之為“書”的,我都讀。但有些東西,雖具有書的外表,我卻不把它們當作書看。
[英]蘭姆《讀書漫談》
讀書是一種享受,創作盡管有它的一切煩惱,仍然是一種莫大享受。
[瑞典]斯特林堡《女仆的兒子》
沒有別的事情能比讀古人的名著更能給我們精神上的快樂。
[德]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書,這是一種重要的、永放光輝的明燈,是學校集體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閱讀,這是一個富有智慧而又善于思考的教師借以通向兒童心靈的門徑。
[蘇]蘇霍姆林斯基《和青年校長的談話》
我要哪一種讀者?最無偏見者,忘了我忘了他自己和世界、只在書本中生活者。
[德]歌德《四季》
我們讀書時,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只不過重復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
[德]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只有宇宙而沒有書籍,只是一種萌芽的理想。宇宙加上書籍,才有了科學的雛形。
[法]雨果 《論文學》
讀書愈多,或整天沉浸于讀書的人,雖然可借以休養精神,但他的思維能力必將漸次喪失,此猶如時常騎馬的人步行能力必定較差,道理相同。
[德]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在書中有著整個過去時代的靈魂; 當過去的軀體和物質實體像一個夢那樣完全消逝后,書是過去的明確說出并且使人聽得到的聲音。
[英]托·卡萊爾《英雄和英雄崇拜》
一個人在朗讀時所用的嗓音,不是他本人的嗓音,而只是他愿望中的人,是他想到這個人時,這個想象中人物的嗓音。
[法]莫洛阿《藝術和生活》
人類在閱讀,人類就是在獲得知識。
[法] 雨果《論文學》
高級的精神文化,往往會使我們漸漸達到另一種境地,從此可不必再依賴他人以尋求樂趣,書中自有無窮之樂。
[德]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文獻當中最合一般需要的書籍無過于用系統的和基本的方法論述科學原理的作品。
[英]葛德文《政治正義論·序言》
書不像工具,它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一種手段: 它所獻身的目的就是讀者的自由。
[法] 薩特《為何寫作?》
我們讀書的時候,必須成為希臘人、羅馬人、土耳其人,祭司與國王,殉教者與劊子手; 必須將他們的形象拴縛在我們秘密的經驗里某種實物上,否則我們不能夠正確地學到任何東西。
[美]愛默森《歷史》
所謂“學者”是指那些成天研究書本的人; 思想家、發明家、天才以及其他人類的“恩人”,則是直接去讀“宇宙萬物”。
[德]叔本華《生存空虛說》
如同我們對真實人物的熱愛,我們對偉大作品的熱愛也須經歷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便是尋覓到美感便足以使我們得到滿足這個精神上的少年時期,有些人對這種快活永遠樂此不疲。另一些人,或者由于過于忠實的記憶,或者出于智力上的發展變化,或者由于躍過虛構事物的需要,最終都無興趣重新再讀了。這些人在了解到偉大作品是如何孕育而成后,便感到他們對這些作品的熱愛又復活了。
[法]莫洛阿《藝術和生活》
人類所需要的,是富有啟發性的養料。而閱讀,則正是這種養料。
[法]雨果 《論文學》
不僅閑人,就是最忙的人,讀這種小說也是正當的消遣。因為弓弦不能老繃緊了不放,人是個軟弱的東西,沒一點適當的松散,是支持不住的。
[西班牙]塞萬提斯《堂·吉訶德》
讀書能滋補人的頭腦;雖然讀書是學習,但它能消除學習后的疲勞。
[古羅馬]塞內加《致魯西流書信集》
書籍的原理是高尚的。最初的學者接受他四周的世界,這使他沉思;在他自己內心里把這一切重新整頓過之后,他又把它陳述出來。它進入他里面的時候是人生;它從他里面出來的時候是真理。
[美]愛默森《美國的哲人》
讀書給人以樂趣,給人以光彩,給人以才干。
[英]弗·培根《隨筆集·論學習》
開始一種新的追求或開始閱讀新學科的書籍,必然會產生一種欣喜;這種欣喜會將年輕時所有的新奇感和快活感一直保持到晚年。
[英]本·迪斯累里《天才的文學特性》
讀書可以幫助你忘記你的悲哀。
[英]莎士比亞 《泰特斯·安德洛尼克斯》
我倒要請問,讀書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知道我們所不知道的事情。
你的意思是說那些我們常識所不能窺察的事情嗎?
正是,那就是讀書的莫大的報酬。
[英]莎士比亞《愛的徒勞》
我們發現每一個時代必須寫它自己的書——或者應當說,每一代為下一代寫。較古老的一個時期的書是不適合于目前的。
[美]愛默森《美國的哲人》
對我來說,捧讀一部從未讀過的杰作就像結交一位新知;重溫已讀過的書籍猶如與老友重逢。
[英]哥爾斯密《世界公民》
愛讀書就是用無聊的時間去換取歡樂。
[法]孟德斯鳩《箴言集》
我寧愿從來沒有看見過一本書,而不愿意被它的吸力將我扭曲過來,把我完全拉到我的軌道外面,使我成為一顆衛星,而不是一個宇宙。
[美]愛默森《美國的哲人》
每天讀上五小時的書,人很快就會變得淵博起來。
[英]博斯威爾《約翰遜傳》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自然哲學使人精邃,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學使人善辯。
[英]弗·培根 《隨筆集·論讀書》
一個人要善于讀書,必須是一個發明家。像格言里說的“要想把西印度群島的財富帶回家來,必須先把西印度群島的財富帶出去”。因此,有創造性的寫作,也有創造性的閱讀。
[美]愛默森《美國的哲人》
讀書使人充實,思考使人深邃,交談使人清醒。
[美]本·富蘭克林《格言歷書》
有的書只要讀其中一部分,有的書只須知其中梗概,而對于少數好書,則要通讀,細讀,反復讀。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讀書》
讀書使人充實; 討論使人機智; 筆記使人準確。
[英]弗·培根 《隨筆集·論讀書》
讀書之于思想猶如運動之于身體。運動使人健壯,讀書使人賢達。
[美]艾迪生 《閑談者》
有些人讀書是為了思考,這類人很少; 有些人讀書是為了創作,這類人普遍;有些人讀書是為了閑談,這類人占大多數。
[英]查·科爾頓《萊肯》
求知的人讀書是為了學習,疲勞的人讀書是為了消遣。兩者有著天壤之別。
[英]吉·切斯特頓《查爾斯·狄更斯》
孩子們讀書,就可以在桌燈所射出的小光圈里,準備從事人生大戰。
[美]大衛·里斯曼《寂寞的群眾》
人一吝嗇,就無法從別人那兒得到什么好處,即使對書亦是如此。
從權衡得失的角度看,
——讀書越多收獲也就越大。
只要我們全身心地鉆進書堆里,
達到忘我的程度,深深地
為書中美與真的精彩闡述所感動,
我們就能從書本里得到真正的益處。
[葡]伊·芭·勃朗寧《奧羅拉·利》
從書中閱讀別人的思想,只是撿他人的牙慧或殘渣而已。
[德]叔本華《論文集·關于思考》
讀書讀書,一要上口,二要標記,三要弄懂,四要消化。
[英]《英國國教祈禱書》
讀書而不加以思考,決不會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淺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會淡忘喪失。
[德]叔本華《論文集·讀書與書籍》
要想受益于書本,就必須虛心地、專一地、誠實地去讀; 人在任何時候都不能貪圖博學的虛名。
[德]托馬斯 《效法基督》
正確的略讀可使人用很少的時間接觸大量的文獻,并挑選出有特別意義的部分。
[澳]貝弗里奇《科學研究的藝術》
一般來說,讀兩遍比抄一遍印象深。
[英]塞繆爾·約翰遜《懶漢》
精讀一本書,深深挖掘下去,就能尋根求源,探得其中之奧妙。這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
[日]池田大作《青春寄語》
創作需要才學,讀書也需要才學。
[美]愛默生《日記》
讀書可以作為消遣,可以作為裝飾,也可以增長才干。
[英]弗·培根 《人生論·論讀書》
只有會讀書的人才能創作出好的作品。
[美]愛默生《社交與孤獨·論成功》
我口袋里只要有一本新書,我的心就怦怦跳了起來,恨不得一口氣把它讀完。
[法]盧梭《懺悔錄》
如同思想和創作都有各自的藝術一樣,讀書也有它自己的藝術。
[英]本·迪斯累里《文學特性》
我們只可以把書本當做 “引繩”,閱讀時依賴他人把自己的思想導向某方面。
[德]叔本華《論文集·關于思考》
讀書應當出于自愿。把讀書當作任務去完成對讀者只會利少弊多。
[英]博斯威爾《約翰遜傳》
漫無目標,無書不讀的人,他們的知識很難是非常精湛的。
[英]柯南道爾《福爾摩斯探案集·血字的研究》
凡能催人發奮的書都是值得一讀的。
[美]愛默生《集外演講錄·論資源》
讀得太快或太慢,你都將一無所獲。
[法]帕斯卡爾 《思想錄》
我有三條可行的規則奉獻給大家: 一是不讀問世不到一年的書; 二是不讀沒有名氣的書; 三是不讀自己不喜歡的書。
[美]愛默生《社交與孤獨·書籍》
讀之再讀。你準會覺得奇怪,昨天不懂的東西,今天竟完全懂得了。
[法]雷納爾 《日記摘錄》
孤獨寂寞時,閱讀可以消遣。高談闊論時,知識可供裝飾。處世行事時,正確運用知識意味著才干。
[英]弗·培根 《人生論·論讀書》
對于書本上的東西,我們既不可存心挑刺找茬,也不可一味地盲目聽信,更不能拿它們當聊天的談資和說教的材料,而應該明辨良莠,潛心體會。有些書只能淺嘗,有些只能吞咽,只有少數一部分書才值得細嚼慢消化。也就是說,有些書只能挑選其中的某些章節隨便看看,有些只可粗略地瀏覽一遍,只有少數一部分書才值得通篇精讀,刻意理解。
[英]弗·培根 《隨筆集·論讀書》
我們為什么要讀書的理由之一,便是想要超越我們的生活,了解別人的生活。
[法]莫洛阿《書卷長留伴一生》
讀書不能囫圇吞棗,而要從中吸取自己需要的東西。
[挪威]易卜生《培爾·金特》
用心念書,是為了避免成為不中用的人。
[尼日利亞]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非洲夜談》
讀書貴精不貴多。
[美]本·富蘭克林《格言歷書》
即使到了最文明的時代,讀書仍將是最大的樂趣。書能使受益者逢兇化吉。
[美]愛默生《文學與社會目的·引用與創新》
讓我們假設,讀書完全是為了消遣;即使這樣,我想你會同意,在一切腦力勞動中,讀書最能牽動人的惻隱之心,最能啟迪人的思想。其他的消遣無不受到時間、年齡和條件的限制,然而讀書卻不。它既能給年輕人以激勵,又能給老年人以歡樂; 既能使成功增輝,又能給失敗者以慰藉。在我們通宵執勤、外出旅行或居家偷閑的時候,它又是我們忠實的伴侶。
[古羅馬]西塞羅《四繆斯神之一·比奧塔》
會讀書的人一定會成為大發明家。
[美]愛默生《自然、演說和演講集·美國學者》
讀其書如見其人。
[英]赫·斯賓塞《社會研究》
在文明時代里,幾乎人人都讀書看報,印刷業給人的教益比傳教士還要多。
[英]哥爾斯密《世界公民》
兩個人如果讀過同一本書,他們之間就有了一條紐帶。
[美]愛默生《日記》
如果我們遇上一個才高八斗的學士,我們應當請教他讀了哪些書。
[美]愛默生《文學與社會目的·引用與創新》
人們對博覽群書的人推崇備至。這一點足以被視為對文學的贊揚。
[美]愛默生《文學與社會目的·引用與創新》
有技藝的人鄙視讀書;無知的人羨慕讀書;唯有明智的人才以讀書為本。
[英]弗·培根 《隨筆集·論學習》
如果有人不讀書又想冒充博學多知,他就必須很狡黠,才能掩飾無知。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讀書》
我閱讀關于我所不懂的題目之書籍時,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該題目的膚表的見解,先瀏覽許多頁和好多章,然后才從頭重新讀起,以求獲精密的知識。我們對該題目越熟悉,理解的能力就越增加,讀到該書的終末,就懂得它的起首。
[德]狄慈根《辯證法的邏輯》
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只眼睛,一只眼睛看到紙面上的話,另一只眼睛看到紙的背后。
[德]歌德《待人接物》
在無需細讀的時候,學會略讀的技巧是很有幫助的。正確的略讀可使人用很少的時間接觸大量的文獻,并挑選出有特別意義的部分。
[澳]貝弗里奇《科學研究的藝術》
積財千萬,無過讀書。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
士欲宣其義,必先讀其書。
(漢)王符《潛夫論·贊學》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
《三國志·魏書》
良書盈篋,妙鑒乃訂。
(梁)劉勰《文心雕龍·知音》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人家不必論貧富,惟有讀書聲最佳。
(唐)翁承贊《書齋謾興二首》
讀書將以窮理,將以致用也。
(宋)楊時《二程粹言·論學篇》
書生如蟲蠹書冊,辛苦雕篆真徒勞。
(宋) 劉過《從軍樂》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
(宋)蘇軾《送安惇秀才失解西歸》
韋編屢絕鐵硯穿,口誦手抄哪計年?
(宋)陸游《劍南詩稿·寒夜讀書》
恨公不讀數百卷書。
(宋) 司馬光 《資治通鑒·宋紀》
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
(宋) 陳善《捫虱新語》
嗜書如嗜酒,知味乃篤好。
(宋)范成大《寄題王仲顯讀書樓》
讀書之樂何處尋,數點梅花天地心。
(宋) 朱熹《四時讀書樂》
惟有吟哦殊不倦,始知文字樂無窮。
(宋)歐陽修《戲答圣俞持蝎之句》
別來十年學不厭,讀破萬卷詩愈美。
(宋)蘇軾《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
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
(宋) 朱熹 《訓學齊規》
讀書趨簡要,害說去雜冗。
(宋)歐陽修《送焦干子秀才》
讀書成底事,報國是何人。
(宋)鄭思肖《德祜二年歲旦》
看文字須大段精彩看,聳起精神,豎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劍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須要透,擊其首則尾應,擊其尾則首應,方始是。不可按冊子便在,掩了冊子便忘。
(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讀書須是遍布周滿。某嘗以為寧詳毋略,寧下毋高,寧拙毋巧,寧近毋遠。
(宋)朱熹《朱子語類大全》
不敢妄為些子事,只因曾讀數行書。
(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
家有余糧雞犬飽,戶多書籍子孫賢。
(明)施耐庵《水滸傳》
十年窗下無人問,
一舉成名天下知。
(元)高明《琵琶記·蔡公逼試》
看書如服藥,藥多力自行。
(元)陳秀明《東坡文談錄》
讀有字書,卻要識沒字理。
(明) 鹿善繼 《四書說約》
一日不書,百事荒蕪。
(明)李詡《戒庵老人漫筆·古人引用諺語》
三日不讀書,便覺語言無味。
(明)朱舜水《書讀書樂卷后》
要知天下事,須讀古人書。
(明)抱甕老人《今古奇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非讀書,不明理。要知事,須讀史。
(清) 李光庭 《鄉言解頤·土》
讀書勿求多,歲月既積,卷帙自富。
(清)馮班《鈍吟雜錄·家戒下》
讀書造化,不讀書告化。
(清) 王有光《吳下諺聊》
愛看書的青年,大可以看看本分以外的書,即課外的書,不要只將課內的書抱住。
魯迅《讀書雜談》
不過我并非要大家不看批評,不過說看了之后,仍要看看本書,自己思索,自己做主。看別的書也一樣,仍要自己思索,自由觀察。倘只看書,便變成書櫥。
魯迅《讀書雜談》
書是要會讀的。一切書都不會告訴你現成的公式或是什么秘訣——例如成功秘訣,學成文豪的秘訣。一切書都是為著幫助你思想,而不是為著代替你思想而寫的。
瞿秋白 《關于高爾基的書》
讀死書是沒有用的,要知道怎樣用眼睛去觀察,用腦子去思想,才行。
茅盾《虹》
即使和本業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覽,譬如學理科的,偏看看文學書,學文學的,偏看看科學書,看看別個在那里研究的,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魯迅《讀書雜談》
書本原是人類思想的結晶,也就是啟發人類思想的母胎。它產生了人生存在的意義,它供給了智識饑渴的乳料。
郁達夫《人與書》
讀死書是害己,一開口就害人;但不讀書也并不見得好。至少,譬如要批評托爾斯泰,則他的作品是必得看幾本的。
魯迅《讀幾本書》
書是要整本整本讀的,若是東撈西摸,不求甚解,只要嘗些油湯,那是不能有好結果的。
劉半農《為免除誤會起見》
學和行本來是有機聯系著的,學了必須要想,想通了就要行,要在行的當中才能看出自己是否真正學到了手。否則讀書雖多,只是成為一座死書庫。
謝覺哉《謝覺哉雜文選》
讀未見書,如得良友;讀已見書,如逢故人。
《中國諺語》
開卷有益。
《中國諺語》
上一篇:關于誓言的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誹謗的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