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善惡的名言名句,善惡的名人名言,善惡名言警句大全
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
——《論語·季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論語·顏淵》
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祟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
——《左傳·隱公六年》
積善之家必有馀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馀殃。
——《易傳·坤》
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
——《大戴禮記·禮察》
君子善惡而惡惡。
——[西漢]桓寬《鹽鐵論·后刑》
積善多者,雖有一惡,是為過失,未足以亡;積惡多者,雖有一善,是為誤中,未足以存。
——[東漢]王符《潛夫論·慎微》
積善在身,如長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積惡在身,猶火之銷膏而人不見也。
——《漢書·董仲舒傳》
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
——[東漢]徐幹《中論·修本》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
善積者昌,惡積者喪。
——《三國志·蜀書·后主傳》
善事難為,惡事易作。
——[晉]葛洪《抱樸子·微旨》
小善雖無大益,而不可不為。細惡雖無近禍,而不可不去。
——[晉]葛洪《抱樸子·君道》
積善三年,知之者少;為惡一日,聞于天下。
——《晉書·宣帝紀》
為善則預,為惡則去。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
小善不足以掩眾惡,小疵不足以妨大美。
——[唐]吳兢《貞觀政要·公平》
善,雖不吾與,吾將強而附。不善,雖不吾惡,吾將強而拒。
——[唐]韓愈《送孟秀才序》
嫉惡如仇讎,見善若饑渴。
——[唐]韓愈《舉張正甫自代狀》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一毫之惡,勸君莫作。
——[唐]呂巖《勸世》
聞人善,立以為己師;聞惡,若己仇。
——[唐]柳宗元《從弟宗直墓志》
善惡之報,若影隨形。
——《舊唐書·張士衡傳》
好事不出門,惡事傳千里,士君子不得不戒之乎。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以歌詞自娛》
為善易,避為善之名難;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難。
——[宋]林逋《省心錄》
凡人為善,不自譽而人譽之;為惡,不自毀而人毀之。
——[宋]蘇軾《擬進士對御試策》
人之為善,百善而不足;人之為不善,一不善而足。
——[宋]楊萬里《庸言》
終身為善不足,一旦為惡有余。
——[宋]何坦《西疇老人常言·律己》
天下之理,不過是與非兩端而已。從其是則為善,徇其非則為惡。
——[宋]朱熹《朱子語類·學士·力行》
鋤一惡,長十善。
——《宋史·畢士安傳》
至大之惡,由于一念之不善。
——[明]薛瑄《薛文清公讀書錄》
惡之顯者禍淺,而隱者禍;善之顯者功小,而隱者功大。
——[明]洪應明《菜根譚》
為惡而畏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而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明]洪應明《菜根譚》
善欲人見,不是真善;惡恐人知,便是大惡。
——[明]朱柏廬《朱子家訓》
善惡要知更要斷,知一善則斷然為之,知一惡則斷然去之,庶乎善日積而惡日遠也。
——[清]顏元《顏習齋先生言行錄》
以善規人,如贈橄欖;以惡誘人,如饋漏脯也。
——[清]蒲松齡《云翠仙》
知善知惡,是致知。為善去惡,是力行。
——[清]張伯行《困學錄集粹》
惡莫大于毀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
——[清]申居鄖《西巖贅語》
有善有惡是知,審美辨惡是格,為善去惡是致。
——宋教仁《我之歷史第三卷》
寬不必善,猛不必惡,唯在性之所用。為人而除害人者,則愈猛而愈善,對害人者而容縱之,則愈寬而愈惡。
——郭沫若《<浮士德>序》
沒有假惡丑就沒有真善美。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一切惡出于自私,而通于一切之善者就在于不自私,以至舍己而為公。
——梁漱溟《人心與人生》
對于丑惡沒有強烈憎恨的人,也不會對于美善有強烈的執著。
——茅盾《暴露與諷刺》
尋求善的人只有費盡千辛萬苦才能找到,而惡則不用找就來了。
——[古希臘]德謨克利特《著作殘篇》
人心可分二部,一部較善,一部較惡。善多而能制止其惡,斯即足以云自主,而為人所譽美;設受不良之教育,或經惡人之熏染,致惡之一部較大,而善之一部日益侵削,斯為己之奴隸,而眾皆唾棄其人矣。
——[古希臘]柏拉圖《教育中之藝術》
人們為善的道路只有一條,作惡的道路可以有許多條。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倫理學》
人對善的感覺不如對惡的感覺敏銳。
——[古羅馬]李維《歷史》
做好事的人使自己得救,做壞事的人使自己毀滅。
——[波斯]薩迪《薔薇園》
在人性中既有天然向善的傾向,也有天然向惡的傾向。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論善》
世間不僅有一種受正道指揮的為善的習慣,并且在有些人,即在本性之中,也是有一種向善的心理趨向的,如同在另一方面是有一種天生的惡性一樣。
——[英國]弗朗西斯·培根《論善與善性》
善惡的區別,在于行為的本身,不在于地位的有無。
——[英國]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有些人靠犯罪起家,有些人卻因善行而敗落。
——[英國]莎士比亞《一報還一報》
人們做了惡事,死后免不了遭人唾罵,可是他們所做的善事,往往隨著他們的尸骨一齊入土。
——[英國]莎士比亞《裘力斯·凱撒》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惡的絲線交錯織成的布;我們的善行必須受我們的過失的鞭撻,才不會過分趾高氣揚,我們的罪惡又賴我們的善行把它們掩蓋,才不會完全絕望。
——[英國]莎士比亞《終成眷屬》
即使最純良的美谷嘉禾,用得失當也會害性戕軀。美德的誤用會變成罪過,罪惡有時反會造成善果。
——[英國]莎士比亞《羅密歐與朱麗葉》
罪惡穿上黃金甲,法律的長矛給碰斷;罪惡穿上破衣裳,一根稻草也戳穿。
——[英國]莎士比亞《李爾王》
事物所以有善惡之分,只是由于我們有苦、樂之感。
——[英國]約翰·洛克《人類理解力論》
惡是容易的,其數目是無限的;而善卻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法國]布萊茲·帕斯卡爾《思想錄》
善與惡的知識不是別的,而是我們所意識到的快樂與痛苦的情感。
——[荷蘭]斯賓諾莎《倫理學》
善是有助于或促成快樂的東西,正如惡是促成痛苦的東西。
——[德國]萊布尼茨《人類理智新論》
在自然感情的巧妙支配下,人不可能作惡;在這種狀態中,一切都向人表明,一切都使人強烈感覺到必須為善。
——[法國]摩萊里《自然法典》
人心是一塊沃土,依照它的本性,這塊沃土由于人在它上面散播的種子和對它的耕耘,是同樣宜于生長荊棘或有益的谷物、生長毒草或鮮美的果實的。
——[法國]保爾·霍爾巴赫《論理智的能力的差異性》
善是被動的,它服從于理性。惡是主動的,它產生于作為。
——[英國]威廉·布萊克《天堂與地獄的婚姻》
善總是比較軟弱的,因為它很單純,只能為其自身而討人喜歡;惡則以最誘人的許諾吸引著每個人。
——[德國]約翰·戈特利伯·費希特《信仰》
人本來就是這樣,有善惡的區別,就是人所特有的命運。
——[德國]黑格爾《小邏輯》
世界上最美麗、最高貴、最偉大的事情,莫過于報善和懲惡。
——[法國]大仲馬《基督山伯爵》
行善也可能成為行惡。拯救豺狼無異于殘害羔羊。
——[法國]雨果《九三年》
人逢危難總有一個成敗攸關的時刻。在我們向惡超過向善的時候,向惡的部分結果就會把向善的部分拉過去,我們就跌倒了。
——[法國]雨果《笑面人》
我們可以從惡的認識里提煉出善來。
——[法國]雨果《海上勞工》
在家里是善良、誠實、慷慨的人,一到交易所就會變成狼和狐貍。
——[美國]愛默生《處世之道》
惡往往是曇花一現的,都要和做惡者一同滅亡;而善,則永世長存。
——[英國]狄更斯《我們共同的朋友》
善惡觀念從一個民族到另一個民族,從一個時代到另一個時代變更得這樣厲害,以致它們常常是互相矛盾的。
——[德國]恩格斯《反杜林論》
善與惡是人類自制的。真的,善惡不是取來的,也不是發現的,也不是如天上的聲音一樣降下來的。
——[德國]尼采《一千零一個目的》
善與惡是同一塊錢幣的兩面。
——[法國]羅曼·羅蘭《母與子》
善與惡在川流中是混雜的。但是, 每個人都在他的生活過程中改造自己的血液。
——[法國]羅曼·羅蘭《母與子》
善與惡皆是推移之量,時時改變其意義和價值。
——[印度]室利阿羅頻多《周天集》
邪念似疾病,總在閑暇中襲來;善意如醫生,總在匆忙中光顧。
——[英國]切斯特頓《正統派》
聲望再高的人也無法完全實現自己的生活準則;德行再好的人也必須努力避免罪惡。
——[美國]門肯《筆記》
作惡該是出于熏心的利欲,從善理應享受榮譽,任何行為舉止都要有個前因后果,沒有規矩則不成方圓。
——[蘇聯]格拉寧《一幅畫》
善的王國是有邊界的,而惡的表現則是沒有邊界的。
——[蘇聯]邦達列夫《人生舞臺》
“善”常常含有某些“惡”,極端的“善”會變成“惡”,極端的“惡”卻不能成為善。
——[法國]維尼《詩人的日記》
罪惡的意志是受客觀決定制約的,即受以前的種種原因的連續不斷的鏈條所制約;而善良的意志則是神圣微粒在人身上的體現,因此只有它才是真正的自由的。
——[蘇聯]戈盧賓科《必然和自由》
上一篇:關于商業的名言名句,商業的名人名言,商業名言警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四季的名言名句,四季的名人名言,四季名言警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