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治待亂,以守待攻》原文與賞析
太宗曰:“《孫子》所言治力何如?”靖曰:“‘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略言其概耳。善用兵者,推此三義而有六焉:以誘待來,以靜待躁,以重待輕,以嚴待懈,以治待亂,以守待攻。反是則力有弗逮①。非治力之術,安能臨兵②哉?”(《唐李問對·卷中》)
【注釋】①逮:及。②臨兵:指揮作戰。
【譯文】太宗說:“《孫子兵法》是如何論述治力的呢?”李靖說:“‘以近待遠,以逸待勞,以飽待饑’,這只是從總體上說明而已。善于用兵作戰的人,將其三點引申為六個方面:誘敵深入,用引誘的方法等待敵人的到來,用鎮靜等待敵人的鼓噪,用重兵等待敵人的輕兵,用嚴肅等待敵人的松懈,用嚴整等待敵人的混亂,用守衛來等待敵人進攻。如不這樣,軍力就會力所不及。不能掌握保存軍隊戰斗力的方法,怎么能臨陣指揮作戰呢?”
【評說】從孫子到李靖,先人早早就看到“等待”對戰爭勝利的重要性。“等待”思想所具有的前瞻性也可以從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關于“等待”的論述中找到答案。他說:“等待是整個軍事行動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以致軍事行動沒有等待幾乎就不可能存在了。……等待和行動(行動常常是反攻,也就是還擊)是組成防御的兩個十分重要的部分,沒有等待,防御就不成其為防御;沒有行動,防御就不成其為戰爭。根據這個見解,我們在前面已經得出了這樣一個觀念:防御無非是可以更有把握地戰勝敵人的一種較強的作戰形式。”人生也有著無數次的等待。等待是一種經歷,學會等待才能懂得幸福,善于等待常常能夠后來居上。
上一篇:《以治去治,以言去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以法為教,以吏為師》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