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博學而后絕學》原文與賞析
先博學而后絕學①,先積漸而后頓成。博,謂廣看經、論,其中見簡妙之理,一句足矣。如披②沙揀金,自多中得少,羅③之獲鳥,止在一目④,然須以眾目成羅。人之念念相續,熏修淘煉加其定力,唯最后一念之悟,豁然得其本心。如以斧伐木,最后一斧乃倒。然多斧積功,方一斧成功也。(《道院集要》)
注釋
①絕學:“絕”即極端的。“絕學”是指少有的、沒有人能趕得上的學問。②披:打開。③羅:羅網。④目:網眼。
譯文
先要廣博地學習,然后才能達到非常高的知識水平,先要有逐漸的積累,然后才能夠豁然領悟。所謂博,就是指廣泛地閱讀經、論等書,領會其中簡明精妙的道理,有一句就足以使人頓悟。就好像在沙里淘金子,只能從大量的沙子中得到很少的金子;又好像是用羅網捕鳥,起作用的雖然只有一個網眼,但是必須用眾多的網眼織成羅網。人的各種意念不斷產生,因此要不斷地陶冶修煉以提高個人的修養,只有到悟出最后一個意念產生,心中才能豁然開朗,就好像用斧子砍樹,最后的一斧子把樹砍倒了,然而卻是在付出了許多斧的勞動之后,才有最后一斧的成功的。
感悟
這里說的和《百喻經》中的一個寓言有異曲同工之妙:有個人因為肚子很餓,要了七個餅子來吃,當他吃完六個半的時候,肚子飽了。他又氣又悔,邊打自己邊說:“先吃的那六個餅,白白地被糟蹋了。要是早知道這半個餅就能吃飽,就應該先吃它,何必吃那六個呢?”在現實生活中,也有人像這個吃餅的人一樣,不懂得這半個餅與前六個餅之間的必然聯系。“淘盡黃沙始到金”,任何事情的成功,都離不開“積累”二字。所不同者,積累的過程有長有短而已。科學研究、學術探討也是如此。所謂“茅塞頓開”,所謂“豁然開朗”,都是在經過或長或短的辛勤積累之后所達到的思想境界。
上一篇:《先人有奪人之心,軍之善謀》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先君行述》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