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之所能,上之所用》原文與賞析
民雜處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為資,盡包而畜之,無能去取焉。是故不設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無不足也。大君不擇其下,故足。不擇其下,則易為下矣。易為下則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謂太上。(《慎子·民雜》)
【注釋】大君:最高明的君主,天子。
【譯文】不同特征的人們雜居在一處,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各自的能力有所不同,這是民眾的常情。高明的君主,地位至高無上,擔當治理萬民的使命。萬民的能力各自有所不同,但都是給君主使用的。所以高明的君主依據民眾的能力作為財富,能夠包容萬物、兼收并蓄,無意于去做取舍。因此他不會設定一個目標來要求別人達到,這樣,他的需求都能夠得到滿足。高明的君主不挑剔萬民,所以容易感到滿足。不挑剔萬民,就容易形成謙卑的品德。形成謙卑的品德,就能夠包容萬物,能夠包容萬物,就有很多對自己稱臣的人,有很多人對自己稱臣,這就叫做至高無上。
【評說】天生我材必有用,每個人都有一定的長處,不能以一己之見剪裁萬物。違背天道人情的人,天道人情也會拋棄他。所以對事物不要先入為主抱有成見,不要干預事物的發展過程,而要善于利用萬事萬物的長處和優勢。
上一篇:《下下人有上上智》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為人君者,數披其木》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