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古人語錄》原文與賞析
凡看古人語錄文字,不可專就一問一答、一拈①一頌、機鋒峻利、語妙言奇處,以爽②我心目,資③我談柄。須窮究④他因何到此大徹大悟⑤田地,其中自敘下手功夫,刻苦用心處,遵而行之,所謂何不依他樣子修也。(《蓮池大師語錄》)
注釋
①拈:用手取物,此處用來指代寫詩撰文。②爽:使愉悅。③資:提供。④窮究:徹底研究。⑤大徹大悟:徹底覺悟、完全明白。
譯文
每當看古人的語錄和相關文字時,不能僅僅關注書中的對話問答和詩詞歌賦的精妙語言和智慧匠心,以此來愉悅自己的精神,并將這些當做今后和人聊天、議論的談資。而是要徹底弄明白書中的人為什么會達到這種大徹大悟的境界,書中說到的如何著手、下苦功夫以及花心思的地方,為什么不遵照著修習呢?
感悟
古人書中,往往話里有話,暗藏機鋒,或是含蓄雋永,一唱三嘆,讓人不由贊嘆中國語言文字藝術的瑰麗奇絕。讀這樣的文字會讓人有賞心悅目之感,于是有的人便注重在文辭技巧上下工夫,沉迷于咬文嚼字的樂趣中。更有甚者,則用妙語佳句作為向人炫耀的資本。這可真是舍本逐末了。古人傳記語錄,對答問話,許多看似文字游戲,僅為娛情取樂而已。但是如能細細品味、探究,便可看出兩三句之間,談者已是道出肺腑,其語言也稱得上字字珠璣。天地宇宙、倫理綱常,皆曲盡其妙。這樣的見識和境界,不是一日一時的功夫,也不應僅歸因于“妙手偶得”,而忽視了練就“妙手”的辛苦。
讀書不僅為求知識和娛情,更為修身。既然佩服于古人俯仰天地的氣魄,悲憫人世的情懷,那么倘能在古籍中追尋先賢修身養情的點點滴滴,并仿效踐行,一定會獲益匪淺。
上一篇:《看兒知父》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瞞天過海 示誠使詐》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