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知之難,行之難》原文與賞析
凡戰:非陳之難,使人可陳難;非使可陳難,使人可用①難;非知之難,行之難。人方有性,性州異②,教成俗,俗州異,道③化俗。(《嚴位第四》)
【注釋】①可用:即靈活運用。②州異:因居住地域的不同而不同。③道:通“導”,開導。
【譯文】一般作戰;不是布陣難,而是使兵卒熟悉陣法難;不是使兵卒熟悉陣法難,而是使他們靈活運用難;不是懂得陣法難,而是實際運用難。不同地方的人各有不同性格,性格隨各州而不同,教化可以形成習俗,習俗也是各州不同,通過道德的教化就能統一習俗。
【評說】古人常把認識和實踐表述為知與行,知行觀是我國古代哲學頗具特色的命題。就知與行而言,知是行的準備,行是知的歸宿。相比而言,“行”要比“知”更為關鍵,也更為費力。它告誡人們:不要做知識的儲存器,而要做實踐的急先鋒;不要做夸夸其談的嘴君子,而要做腳踏實地的實干家。
上一篇:《非知之實難,將在行之》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非謙不能受益,非虛難保終譽》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