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邦者,下流》原文與賞析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①。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②。(《老子·六十一》)
【注釋】 ①邦:諸侯國。下流:處下,居于下位。牝(pìn):雌性的動物或雌性生殖器,與“牡”相對。老子多次由生命現象感悟人生哲學和政治,體現了老子思想的樸素和敏銳。②以下:用下流、下位的態度對待,謙虛、處下。取:取得信任、認同;也有人注釋為“聚”,會聚、聚攏。或:有的。
【譯文】 (相對于小國)大國應該居于下位;居于下位的雌是天下交匯的地方;雌經常以靜勝雄,以靜處下。因此大國用甘居下位的態度對待小國,就取得小國的信任;小國用甘居下位的態度對待大國,就取得大國的認同。所以有的用下位取得了信認,有的用下位取得了認同。大國不過想兼容小國,小國不過想被大國包容。這樣大國小國的需求都得到了滿足,大國更應該身居下位。
【感悟】 《聯合國章程》規定,所有成員國不分大小、一律平等。
因此在當今的國際關系中,大國不可一味以武力稱霸,小國也不應無原則地一味諂媚。大國應該培養親和力,小國應該增強獨立性。
上一篇:《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夫婦之道》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