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爵可得而有常》原文與賞析
境內之民及處官爵者,見朝廷之可以巧言辯說取官爵也,故官爵不可得而常也。是故進則曲主,退則慮私,所以實其私,然則下賣權矣。……下官之冀遷者皆曰:“多貨,則上官可得而欲也。”曰:“我不以貨事上而求遷者,則如以貍餌鼠爾,必不冀矣。若以情事上而求遷者,則如引諸絕繩而求乘枉木也,愈不冀矣。二者不可以得遷,則我焉得無下動眾取貨以事上,而以求遷乎?”百姓曰:“我疾農,先實公倉,收余以食親,為上忘生而戰,以尊主安國也。倉虛,主卑,家貧。然則不如索官。”(《商君書·農戰》)
【注釋】處:處在,居于。常:典章法度。曲主:曲意逢迎君主。實:滿足。貍:貓。情:真情,指忠誠。引:牽,拉。求:想,想要。乘:疑為“乖”之誤,意為違背,這里指修正。動:驚動,擾亂。動眾:役使民眾。食:供養。索:謀求。
【譯文】國內的民眾和有官職、爵位的人,看到朝廷可以用花言巧語謀得官職和爵位,就會認為授予官職和爵位沒有一定的標準。因此,他們上朝就想著曲意逢迎君主,退朝就盤算著自己的私利及如何得到私利,進而就在下面搞以權謀私了。……下級官員中希望升遷的人都想:“只要錢財多,就有做大官的希望。”又想:“我如果不用錢財去賄賂上司,卻想要升官,那就像用貓兒作誘餌去引誘老鼠一樣,肯定沒有任何希望。如果用忠誠去對待上司,想要升官,就會像拉著斷了的墨繩卻想來校正彎曲的木材一樣,更是不可能的。既然用這兩種辦法都無法得到升官,那么我為什么不到下面去敲詐盤剝老百姓、勒索錢財去賄賂上司,來爭取升官呢?”老百姓也會想:“我努力耕作,收獲的糧食要先裝滿公家的糧倉,剩下的糧食才能用來供養父母。在戰爭中,為了君主我拼命作戰,讓君主尊貴、國家安定,可是結果仍然是國家的糧倉空虛,君主的地位降低,自己的家里貧窮,像這樣還不如去謀取個官做。”
【評說】身正不怕影子歪。臣下與萬民就像君主的影子,君主做得正,臣下與萬民就會跟進。反之,君主如果沒有正確評斷是非的標準,臣下就會在歧路上走得更遠;君主如果憑個人的喜好來評價和任免官員,官員就會曲意逢迎。
上一篇:《官不私親,法不遺愛》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官職莫貪財》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