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足,君孰與不足》原文與賞析
哀公①問于有若②曰:“年饑,用不足,如之何③?”有若對曰:“何不徹乎④?”曰:“二,吾猶不足,如之何其徹也?”對曰:“百姓足,君孰與⑤不足?百姓不足,君孰與足?”(《論語·顏淵》九)
注釋
①哀公:魯哀公,魯國國君。②有若:孔子的弟子,即有子。③如之何:何如之,怎么對待它。④徹:古代的一種稅制,稅率為十分之一,即民取其九、公取其一。這是一種有利于民的、稅率相對較低的稅制。⑤孰與:哪兒還有。
譯文
哀公問有子:“災年饑荒,費用不夠,怎么辦?”有子回答說:“為什么不實行徹稅制呢?”哀公說:“取十分之二,我還嫌不夠呢,怎么能實行只取十分之一的徹稅制呢?”有子說:“老百姓夠用了,國君哪還有不夠用的?老百姓不夠用,國君哪還能夠用?”
感悟
政府行政開支龐大、無節制,是我國目前行政管理中存在的一個弊端。應“取之有時,用之用節”(朱熹)。節用厚民、讓利于民、藏富于民才對呀!
上一篇:《百事一道,百度一數》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百爾君子,不知德行》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