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微子抱祭器歸周①,為宗祀也。有宋之封,但使先王血食,則數(shù)十世之神靈有托,我可也,箕子可也②,但屬子姓者一人亦可也。若曰事異姓以茍富貴而避之嫌,則淺之乎其為識也。惟是箕子可為夷齊③,而《洪范》之陳④,朝鮮之封⑤,是亦不可以已乎。曰:系累之臣,釋囚訪道,待以不臣之禮,而使作賓,固圣人之所不忍負也。此亦達節(jié)之一事,不可為后世宗臣借口。
【譯文】殷紂王的哥哥微子,在殷紂滅亡之后,抱著祖廟的祭器歸順了周武王,是為了祖宗有人祭祀。微子被封到宋地,使殷已逝的君主有人祭祀,那么數(shù)十世的神靈就有了托身之地。這樣做,微子可以,箕子也可以,凡是同姓的,任何人都可以。如果說微子侍奉異姓是為了貪圖富貴,避免嫌疑,這樣的見識就太淺薄了。惟有箕子,本來可以像伯夷、叔齊那樣逃避深山,但他寫了《洪范》一篇,向周武王陳述天地之大法,被封到朝鮮,是不是也有不可已之隱衷呢?回答說:被拘囚的異國臣子,被釋放后,國君向他詢問治國之道,不用對待臣下的禮節(jié)來對待,而作為賓客以禮相待,是圣人不忍心辜負這種善心美意。這也是通情達理的事情,但不應(yīng)該成為后世同宗大臣歸服他朝的借口。
注釋
【注釋】①微子抱祭器歸周:微子,周代宋國的始祖,名啟(一作開),商紂王庶兄。《史記·宋微子世家》:“微子開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紂之庶兄也。紂既立,不明,淫亂于政,微子數(shù)諫,紂不聽。……遂亡。……周武王伐紂克殷,微子乃持其祭器造于軍門,肉袒面縛,左牽羊,右把茅,膝行而前以告。于是武王乃釋微子,復(fù)其位如故……周公既承成王命誅武庚,殺管叔,放蔡叔,乃命微子開代殷后,奉其先祀。作《微子之命》以申之,國于宋。” ②箕子:商代貴族,紂王叔父。紂淫佚,箕子諫,不聽,乃被發(fā)佯狂而為奴。武王克殷,訪問箕子,封箕子于朝鮮。事亦見《史記·宋微子世家》。 ③夷齊:伯夷、叔齊。事見《史記·伯夷列傳》。 ④《洪范》之陳:《洪范》,《尚書》篇名。傳說為箕子所作,以此向周武王陳述天地之大法。近人疑為戰(zhàn)國時人偽托之作。 ⑤朝鮮之封:見注②。
上一篇:自中庸之道不明,而人之相病無終已。狷介之人病和易者為熟軟,和易之人病狷介者為乖戾。率真之人病慎密者為深險,慎密之人病率真者為粗疏。精明之人病渾厚者為含糊,渾厚之人病精明者為苛刻。使質(zhì)于孔子,吾知其必有公案矣。孔子者,合十圣于一身,萃萬善于一心,隨事而時出之,因人而通變之,圓神不滯,化裁無端,其所自為不可以教人者也。何也?難以言傳也。見人之為不以備責(zé)也,何也?難以速化也。
下一篇:圈子里干實事,賢者可能。圈子外干大事,非豪杰不能。或曰:圈子外可干乎?曰:世俗所謂圈子外,乃圣賢所謂性分內(nèi)也。人守一官,官求一稱,內(nèi)外皆若人焉,天下可庶幾矣,所謂圈子內(nèi)干實事者也。心切憂世,志在匡時,茍利天下,文法所不能拘;茍計成功,形跡所不必避,則圈子外干大事者也。識高千古,慮周六合,挽末世之頹風(fēng),還先王之雅道,使海內(nèi)復(fù)嘗秦、漢以前之滋味,則又圈子以上人矣。世有斯人乎,吾將與之共流涕矣。乃若硁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