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貴有恒,道在悟真
原典
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
譯釋
憑一時感情沖動和興致去做事的人,等到熱度和興致一過,事情也就跟著停頓下來,哪里是能堅持長久奮發上進的做法呢?從感情出發去領悟真理的人,有時能領悟的地方又被感情所迷惑,始終不是長久悟道之計。
解讀
業精于勤,荒于嬉
上學時,每次放假回家之前,都制訂許多計劃,拿了好多書,最后都原封不動地搬回學校。工作時,每次到月底眼看工作量不能及時完成,便加班幾個晝夜,累得身心疲憊,發誓再也不這樣,下次卻依舊如此。有時甚至覺得加班也完不成,索性就積攢到下個月,越積越多,越想越煩,越煩越做不下去,陷入了死循環。其實,這種狀態并不少見。
有些人把自己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的行為稱作“隨性”,然而,隨性絕不是放縱,肆意而為。
東晉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徽之生性高傲,行為豪放不拘,他辭官隱居在山陰,天天游山玩水,飲酒吟詩。在一個雪后月夜里,他喝酒賞景時覺得少了琴聲,就命仆人開船連夜趕往戴逵處,到了好友門前,他卻要求船夫折返。
人問其故,他說自己只是興起才來,現在興致沒了就該回去。何必要見戴逵呢?
王徽之的“乘興而來,興盡而歸”就是一種憑著興致做事的態度,但我們依然從他身上看到了灑脫、隨性,這是為什么呢?因為他做的事情本身就是在尋求雅致,尋求一種感情上的愉悅。我們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是為了快樂的心情去做,那大可以學王徽之。但是,生活中我們所要做的許多事情并不是僅僅為了尋求快樂的,如果我們還是只憑著感情沖動和興趣的話,“三分鐘熱情”的發生,也在情理之中,這樣如何能上進呢?我們看到郎朗在舞臺上瀟灑地彈奏,詹姆斯在球場上飛身劈扣,光輝的背后有多少淚水與汗水的交織?有多少次寂寞與退縮?
人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誠然,但是哪一行的“狀元”不是辛勤付出過,努力堅持過來的呢?
戰國時期,魏文侯的將領樂羊子有一位賢惠的妻子。早年間,樂羊子去遠方尋師求取學問,沒過多久就回來了,妻子問他回來干什么,樂羊子說:“出門時間長了,想家而已。”妻子聽完,就拿起一把刀走到織布機前說:“這織布機上的原料絲是從蠶繭上抽得的,放在織布機上。一根絲一根絲地積累起來,才有一寸長;一寸一寸地積累下去,才有一丈乃至一匹。今天如果我就將它割斷,就會前功盡棄。”樂羊子被妻子的話深深打動了,于是又回去繼續學業,一連七年沒有回過家,最終學有所成。
樂羊子在求學的過程中,累了想休息一下,卻被深明大義的妻子“斷機杼”的行為打動,七年勤奮成名,我們在人生的各個階段也要不斷地用這種方式“逼迫”自己。
擺脫痛苦不堪生活的方法不是放棄或者逃避,而是堅持努力。成功還是失敗,就在咬牙死扛的堅持。
現在很流行的說法是:一件事情,如果你堅持二十二天以上,就變成了習慣。所以,抓住心中的一點上進之心,努力堅持吧!
人生智慧
不要總是感情用事,做事情憑的是鍥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勇氣和毅力。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讓情緒影響你的工作和學習,能夠真正掌握這一點,才能成為人生贏家。
上一篇:多心招禍,少事為福
下一篇:寧為小人所毀,勿為君子所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