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已成之業,防將來之非
原典
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
譯釋
與其謀劃那些沒有把握完成的功業,倒不如守住已經成功的事業;與其追悔以前的過失,倒不如銘記教訓,防患未然,避免將來再犯類似的錯誤。
解讀
腳踏實地,防患未然
現在很多人感嘆:“現實太豐滿,理想卻很骨感。”是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總會有一定的差距存在,可是與其在那里感嘆,倒不如想辦法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拉近現實與理想的差距,就是把我們所能想到的都付諸行動,有理想就去拼搏,有夢想就去實現,只是一味地空想,好高騖遠,不切實際地大說特說,只能是將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拉得越來越大,最終陷入人生的困局。
拉近現實與理想的距離,還要符合實際,人生中有很多美好的東西是值得我們去追求的,不懈地追求自然是一件值得稱贊的事。但是有些時候,我們無法把握前進的過程中會發生什么,成功固然值得高興,但如果遭遇失敗,我們之前所做的一切也許就會前功盡棄。因此,與其去做那些沒有把握成功的事,倒不如在已經成功的基礎上,不斷地創新,謀求更大的發展,使自己的事業更進一步。
所以,與其怨天尤人,不如付諸行動;與其做那些完全沒有把握的事,倒不如在已經成功的基礎之上,謀求新的、更進一步的發展。成功的人不會選擇自己完全陌生的領域作為自己的事業起點,而是在自己熟悉的、有一定基礎的領域不斷地前行。
公元前262年,秦國與趙國戰于長平,趙國派老將廉頗率兵。秦軍將領王龁久攻不下,于是就是秦王匯報:“廉頗久經沙場,經驗豐富,他們守在城中,不與我軍交戰,我軍戰線拉得長,很容易被趙國軍隊切斷糧草供給,這樣打下去,對我軍不利啊!”
秦王得知消息后,就讓范雎出主意,范雎認為廉頗雖然老了,但是經驗豐富,不是一般人所能對抗得了的,得想辦法把廉頗換掉。于是他就使出了一招離間計,派人潛入趙國,散布傳言:“秦國就怕趙括帶兵,廉頗老了,馬上就要投降了。”
趙括是趙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自幼跟隨父親學習兵法,談起用兵的戰術來,頭頭是道,連他的父親都自嘆不如。趙王在聽到謠言以后,就問趙括退兵之法。趙括不屑地說:“要是白起來了,我或許還得謹慎一點,如今卻是王龁帶兵,不過是廉頗的對手,換作我,早把他打退了。”
趙王聽后,立即任命趙括為大將,接替廉頗。趙括領兵來到長平,加上廉頗之前的軍隊,聲勢浩蕩。趙括一來就把廉頗制定的戰術全部廢除,并下令:“秦國敢再犯,必須迎頭痛擊。”
范雎得知趙國果真換趙括為將,便制定了下一步的計劃,把白起派到了前線指揮大軍。在接連幾次的交戰中,秦軍都佯裝戰敗后退,趙括不知有詐,在得知秦軍將領為武安君白起后,就更加狂妄了,每次秦軍戰退后都深入追擊。而白起在故意戰敗幾次之后,知道趙括已經上鉤,就馬上布置陷阱,設下埋伏。在又一次交戰中,白起故意拖延很久才佯裝敗退,趙括以為白起是殊死一搏,便下令全軍出擊,殲滅秦軍。白起看著趙括大軍進入埋伏圈,隨即派出精兵三萬,切斷趙軍的后路;另派五千騎兵,直入趙軍大營,把趙軍分割成兩段。趙括此時才知道中計,無奈之下,只好就地死守,等待糧草和救援。白起早已料到趙括的打算,派兵切斷趙軍的所有后路。堅守無望的情況下,趙括只得領兵突圍,卻被亂箭射死。主將一死,軍心大亂,只得棄械投降,趙國全軍覆沒。
這便是“紙上談兵”的故事。趙括雖然熟讀兵書,但沒有經過實踐,就拿來運用,失敗是必然的,這就像我們雖然滿腦子都是理想,但卻不去付諸行動一樣。反觀廉頗,各種經驗都是從實戰中來,知道具體情況該如何具體應對,在面臨困境的時候,雖然無法瞬間扭轉戰局,卻也能腳踏實地地做好應對,以求戰時的轉變。
我們羨慕那些另辟蹊徑、獨出心裁的經典案例,但那都不是靠僥幸得來的,都是經過嚴格的分析、驗證以后的抉擇。這就要求我們在借鑒別人成功案例的時候,要學會正確地分析,弄明白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不是盲目地拿來就用。
很多時候,我們的經驗都是通過自身的實踐得來的,但自身經驗又告訴我們,很多教訓是要付出血淋淋的代價的,而有些代價是我們所承受不起的,所以我們就要學會從別人身上吸取教訓,然后化為己用,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順利前行。
《菜根譚》中講:“圖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業;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將來之非”,并不是要我們陳舊地繼承,故步自封,而是希望我們在熟悉的領域,在以往的基礎之上進一步發展,這樣就可以把我們的經驗發揮到實處。人生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過去、現在、未來。三者是獨立的,又是密不可分的,我們展望未來,離不開過去的經驗和教訓,也離不開當下腳踏實地的努力,所以,我們在謀劃未來的過程中,必須做好提前準備,防患于未然。
很多人謀劃一件事情時,只喜歡往好的一方面想,這就是為什么很多人接受不了失敗打擊的原因。沒有失敗的準備,自然就會接受不了。但是,凡事又總是朝著我們預想的那樣發展嗎?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說,做好失敗的準備,提前計劃好各種應對措施,避免將來可能會導致失敗的各種因素發生,才是我們現在必須要做的。
人生智慧
沒有人不渴望成功,但首先要做好失敗的準備,在腳踏實地努力的過程中,還要不忘學習,通過各種渠道增長自己的經驗,吸取教訓,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減少錯誤的發生。
上一篇:以我轉物,不以物役我
下一篇:修德須忘功名,讀書定要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