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轉(zhuǎn)物,不以物役我
原典
以我轉(zhuǎn)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毫便生纏縛。
譯釋
由我來主宰萬物,得到之后不會歡喜,失去之后不會憂慮。這樣沒有羈絆和牽掛做事的人真是逍遙自在。事物來主宰我,在得不到的時候就會心生怨恨,得到之后就會心生憐愛,只要有一點點的得失就會讓人的心緒產(chǎn)生變化。
解讀
以超然的心態(tài)看待得失
“以我轉(zhuǎn)物者得,固不喜失亦不憂,大地盡屬逍遙;以物役我者逆,固生憎順亦生愛,一毫便生纏縛。”就是說,自己來主宰事物,事物就會被自己所用,那些得與失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失去了一個事物,便會得到另一個事物,所以自己不喜也不憂。如果自己的內(nèi)心被物質(zhì)所控制,那自己就會患得患失,心情會被物質(zhì)所牽絆。這兩者的差異就是在于看待得失的心境不同。
有一天,孔子給弟子們講課。他說:“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都應(yīng)該有自己的大志向。只有那些有大志向的人才能成大事。”
弟子問:“夫子,成大事還要其他的條件嗎?”
孔子說:“有。”
弟子說:“那都是什么條件呢?”
孔子回答說:“就是做事情的時候要專心致志,不可以分心,不要一心二用。比如說,一個人在賭局上,如果用瓦片作為賭注,因為瓦片不值什么錢,勝負(fù)對他的影響也不大,他就會保持一顆平常心,心思容易集中起來。但如果他用的是銅幣作為賭注,心里總是想著贏,甚至還想好了贏了錢怎么花,那他就不能全神貫注了,這個時候很有可能出現(xiàn)失誤。如果是用黃金作為賭注,自己就會很害怕輸?shù)簦@個時候還有可能會心慌意亂,就會更容易輸?shù)簟D銈冋f是這個道理吧?”
弟子們都回答說:“是。”
孔子又說:“人做事就是這個道理,不要只看著成功,也不要只想著勝利。應(yīng)該把心思集中在自己所做的事情上。如果用一種超然的心態(tài)來對待所有的事情,那么獲得成功也就順理成章了。如果總是盯著成功,想著勝利,那心思就會很容易分散,連自己眼前的事情都做不好,怎么成功呢?”
弟子們都說:“是。”
孔子教育弟子用超然的心態(tài)來看待得失,沒有必要去強求,反而會有一番收獲。人們總是為了求得完美而思前想后,情況復(fù)雜的時候就更加寢食難安。在自己遇到困難無法解決的時候,不如換一種心態(tài)來看待生活,這個時候反而會柳暗花明又一村。
人生中,我們總是習(xí)慣性地做著很多加法,這是因為人都有貪欲,有了這個還想要那個。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想要的也越來越多,于是就給自己很大的負(fù)擔(dān)。就這樣生活著,忘記了什么才是生命中最寶貴的東西。
對于那些簡單和快樂的人來說,人的心態(tài)在于進(jìn)退得當(dāng)。因為生活一方面給予我們饋贈,另一方面又讓我們把這些東西舍棄。我們在失去了一種東西的時候,必然會在其他地方有收獲。最主要的是要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做好人生的加減法。要舍得放棄,有時候放棄也是另一種獲得。
從前有一個神射手,名字叫后羿。他練就了一身的好本領(lǐng),不管是立射、跪射,還是騎射,他都樣樣精通,而且每一次射箭他都能命中靶心,從來沒有失手過。人們對他的射技很佩服,爭相傳頌。
夏王也聽說了這件事情,也親眼見到過后羿的功夫,對他十分欣賞。有一天,夏王把后羿叫到皇宮來,想讓他親自表演給自己看,好盡情地觀賞他那爐火純青的技藝。
夏王把后羿帶到后花園之中,叫人拿來一塊一尺見方、靶心大概一寸的獸皮箭靶,用手指著箭靶說:“今天請先生過來,是想讓你展示一下自己的本領(lǐng),這個箭靶就是你的目標(biāo)。如果射中了話,那就賞你黃金萬兩,如果射不中,那就減你兩千的封地。現(xiàn)在就開始吧。”
后羿聽了夏王的話,一句話不說,他的臉色變了,變得嚴(yán)肅起來。他走到離箭靶一百步的地方,腳步變得越來越沉重。然后,后羿取出一支箭,擺好拉開弓的姿勢。
想到自己這一箭的后果,一向十分鎮(zhèn)定的后羿變得不安起來,拉弓的時候手開始發(fā)抖。箭射了出去,沒有射中。后羿看到這樣的成績,臉?biāo)⒌匾幌掳琢耍僖淮文闷鸸駞s更加集中不起來了,射出去的箭就偏得更加離譜了。
后羿收拾自己的弓箭,勉強賠笑地向夏王請辭,就離開了皇宮。夏王這個時候很失望,就問自己的手下說:“這個后羿不是能百發(fā)百中嗎?為什么今天有了賞罰規(guī)則,卻這樣沒有水平?”
手下就說:“后羿平時射箭,就是一般的練習(xí),是在自己平常心的狀態(tài)下,水平自然就會發(fā)揮得很好。但今天的場面關(guān)系到他的利益,他會患得患失,不會靜下心來了。只有他把賞罰置之度外,才能成為當(dāng)之無愧的神箭手啊。”
患得患失、過分計較自己的得失是我們成功路上的心理障礙。因此,不管遇到什么事情,我們不要怕失去,失去并不可怕,用一顆平常心來看待得失。平常心是一種福,也是一種道,擁有這種心態(tài)的人才會獲得更多。
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當(dāng)你對一些東西貪念過重時,往往會失去,當(dāng)你不在意的時候可能就會獲得。世間事都不可強求,順其自然就好。人只有在保持一顆平常的心去生活的時候,生活才會回贈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人生智慧
有一些事情,往往是想得到的越多,最后得到的卻越少,那些沒有想得到的人,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生下來本來什么都沒有,所以不如用一種超然的心態(tài)來看待得失。只有這樣我們才會快樂幸福。
上一篇:以事后之悟,破臨境之謎
下一篇:保已成之業(yè),防將來之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