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待人,化解怒氣
東漢時期,潁川郡太守寇恂辦事周全、懂得顧全大局,對于遇到的一些尖銳的事情,他都能處理得恰到好處。
有一次,賈復從京城洛陽去汝南郡,他手下的一個親信依仗主子的勢力,為非作歹,在潁川郡殺了人。寇恂派人將此人抓來,嚴加審問后在大街上砍頭示眾。賈復聽到這件事后,認為寇恂故意駁他的面子,氣得罵道:“欺人太甚了,打狗還得看主人,寇恂這小子,我絕饒不了他!”
后來,當賈復辦完事要到潁川郡時,他說:“我見到寇恂,一定要教訓他。”寇恂知道賈復內心不平,氣還沒有消,一定要找他的麻煩,于是就決定避開這個鋒芒,減少一些麻煩。他手下的一個官員對他說:“難道您還怕賈復嗎?如果是這樣,我帶著劍跟在您身邊,他要對您不利,我就對他不客氣!”寇恂聽后笑了笑,語重心長地說:“你知道藺相如是有勇有謀的,即使是秦王都怕他,但當廉頗要與他一爭高下的時候,他卻讓著廉頗。他能做到的,我寇恂難道做不到嗎?”
賈復畢竟是京城來的大官,他從潁川郡路過,如果太守完全避開不見面,是沒有道理的。寇恂想了想,不能以硬碰硬,針鋒相對,他決定用平和的態度來化解賈復的怒氣。他立即吩咐手下人備下豐盛的酒飯,當賈復和他的隨從來到的時,以此安慰賈復一班人馬。當賈復的隊伍進入潁川郡時,郡里的官員們按照寇恂的安排,熱情地獻上好酒好飯。
當賈復一行人酒足飯飽時,寇恂突然趕來,表示歡迎,簡單的寒暄之后,他對賈復推說有病,便匆忙地離開了。看著寇恂遠去的背影,賈復的情緒變化很大,他本想發怒,以解心頭不快,但卻吃了人家的酒菜,受到熱情地招待,實在沒有理由大發雷霆,只能將心中的不滿咽進肚里去。
寇恂沒有任何過錯,但他面對別人對自己的不滿,沒有爭也沒有斗更沒有去竭力解釋,而是以柔和的態度來迎接別人的怒氣與不滿,不但解決了問題,而且還沒有傷和氣,其智慧可見一斑。
所以,遇到鋒芒畢露的事,不要以怒制怒,以鋒芒對鋒芒,大打出手,引發事端。如果表現得太拔尖、太露骨勢必會遭人嫉妒,此時,就需要將鋒芒藏起來,用柔和的方法去處理問題,可能會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智慧總結
平和待人的人,他腳下的路有千萬條。面對別人的鋒芒,他們能夠以和相待,這樣就可以軟化對方的鋒芒,化解許多干戈,從而獲得他人的尊重。反之,處處鋒芒畢露的人,只有走獨木橋,因為他們從不讓步,總是咄咄逼人,不懂得用平和的態度去解決問題,這樣的人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上一篇:巧妙進逆言,誠心勸摯友
下一篇:康熙冷靜平叛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