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和睦,兄弟和氣
中國文化以“和”作為重要的價值取向,如“貴和諧,尚中道”?!昂汀痹诖私游镏畜w現為“和氣”,在治家中體現為“和睦”。正所謂“家和萬事興”,沒有和諧,就不能和衷共濟,即使家庭再興旺也終歸會走向敗落。
曾國藩就非常重視“和”,他曾經說過“家和則百福生”。曾國藩全家兄弟姊妹共九人,作為長子,曾國藩非常關心諸弟,經常問候、勉勵或勸誡兄弟。在勉勵弟弟重視孝悌的家書中,他這樣寫道:“今人都將學字看錯了,若細讀《賢賢易色》一章,則覺大學問即在家庭日用之間。于孝悌兩字上盡一分便是一分學,盡十分便是十分學。今人讀書兼為科名起見,于孝悌倫紀之大,反似與書不相關。殊不知書上所載的,作文時所代圣賢說的,無非要明白這個道理。如果事事做得,即筆下說不出何妨!若事事不能做,并有虧于倫紀之大,即文章說得好,亦只算個名教中之罪人。賢弟性情真摯,而短于詩文,何不日日在孝悌兩字上用功?務使祖父母、父母、叔父母無一時不安樂,無一時不順適;下而兄弟妻子兼藹然有恩,秩然有序,此真大學問也?!?/p>
曾國藩認為,親人之間應當和氣、坦誠、忍讓,在相互關懷幫助、相互砥礪的基礎上,大家才可以不斷走向完善,相互協調,家業興旺。兄弟因未能考中科名而放棄學業,他則循循善誘,不斷勉勵兄弟,督促兄弟繼續努力。他對待兄弟竭力愛護,從不姑息縱容。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他常常以身作則,從不計較個人得失,而是以家族的利益為重。他常常說:“兄弟和,雖窮氓小戶必興;兄弟不和,雖世家宦族必敗?!?/p>
無論是在京做官,還是戎馬倥傯,百忙之中,曾國藩總不忘記寫信教導諸弟踏踏實實做人,督促他們讀書學習,要重視孝友耕讀,綿延世澤。曾國藩對四個弟弟愛護備至,他一生花在四個弟弟身上的工夫心血,并不比用在自己的兩個兒子身上的少。無論學問、人品、軍事、性情、養生、治家等,事無巨細,皆有所涉及。可謂為諸弟殫精竭慮,瞻前顧后,唯恐諸弟有失,有負先人。弟弟們也對他非常尊敬,對他的教導也銘記于心,兄弟間關愛互助。
曾國藩在孝順父母方面也做出了很好的表率,盡管他自己不能回家親自照顧父母,但經常寫信問候,經常給家中寄去銀兩,以資接濟。曾國藩說:“事親以得歡心為本?!毙⒕锤改?,不僅僅要停留在飲食供奉上,還要對父母和顏悅色,承順父母的旨意。
曾國藩孝敬父母,對自己的幾個兄弟們照顧有加,這些都給他的子女起到了垂范的作用。曾國藩教子“愛之以其道”。親人之間坦誠相待,相互幫助,“和氣致祥,自有可昌盛之理”。
智慧總結
一次,滕文公問孟子:“滕國是個小國,而且夾在齊楚兩大國之間,為了國家的存活,我們應該依附哪個國家好呢?”孟子答道:“這個問題,您讓我如何回答呢?如果您一定要我給答案,那么,我只能告訴你挖深護城河,加固城墻,和你的百姓共同來保衛國家。也就是說,如果百姓寧死不肯離開你,那你就不用依附任何一個國家?!边@就是“和”的力量。自古就有“家和萬事興”、“和為貴”、“和氣生財”等齊家古訓,如果能和氣治家,家業必然興旺;如果能和氣治國,那么國家必將繁榮富強。
上一篇:實事求是,不慕浮華
下一篇:寬宏大量,曾國藩立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