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憚亂主暗上之患禍,必思以齊民萌之資利》原文與賞析
夫治天下之柄,齊民萌之度,甚未易處也。然所以廢先王之教而行賤臣之所取者,竊以為立法術(shù),設(shè)度數(shù),所以利民萌便眾庶之道也。故不憚亂主暗上之患禍,而必思以齊民萌之資利者,仁智之行也。憚亂主暗上之患禍,而避乎死亡之害,知明夫身而不見民萌之資利者,貪鄙之為也。(《韓非子·問田》)
【注釋】齊:整治。民萌:民眾。先王之教:指禮治。賤臣:韓非對自己的謙稱。憚(dàn):害怕。暗上:昏庸的君主。
【譯文】治理天下的權(quán)柄,統(tǒng)一民眾的法度,是很不容易掌握的。然而我之所以主張廢除先王的禮教,實行敝人所主張采用的法治,是因為我認(rèn)為建立法治和術(shù)治、制定法度的標(biāo)準(zhǔn),是給民眾帶來好處、讓百姓得到便利的舉措。那種不擔(dān)心殘暴昏庸的君主所帶來的禍亂,而始終考慮采用以法度來統(tǒng)一民眾所帶來的利益的做法,是仁愛明智的行為。害怕殘暴昏庸的君主所帶來的禍亂,逃避死亡帶來的危害,一心想著明哲保身卻看不見民眾利益的做法,是貪生怕死而自私卑鄙的行為。
【評說】專制君主最樂于把自己的利益說成是整體民眾或整個國家的利益以瞞天過海。韓非承認(rèn)實行法治的風(fēng)險和代價,但他仍然鼓吹,用法治統(tǒng)一民眾是基于為民眾考慮,所帶來的利益很大,而昏庸殘暴的君主所造成的禍害微不足道。
上一篇:《不患貧而患不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不戰(zhàn)者在我,必戰(zhàn)者在敵》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