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葉文福·雄性的太陽》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葉文福,當代詩人。曾用筆名葉蠻、蠻牛、莽石。1944年4月24日生。湖北省蒲圻縣葉公貳人。九歲喪父,讀完中等師范后,當了一年多小學教師。1964年11月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施工連隊當戰士,先后當過風槍手、爆破手、搗固手。1968年開始文學創作,翌年在軍內報紙上發表詩歌。他一面在宣傳隊里編演節目,一面寫詩,先后寫出《山戀》等幾十首。1971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72年開始在《解放軍報》和《解放軍文藝》上發表詩歌。1978年出版第一本詩集《山巒》(天津人民出版社)。1979年發表《雷雨中的海燕》(1979年,《詩刊》第一期)和《將軍,不能這樣做》(1979年,《詩刊》第八期)等詩歌。他的《祖國啊,我要燃燒·夙愿》獲全國中、青年詩人優秀新詩 (1977—1980) 獎。
內容概要
渴望
不,不是,再不是嬰孩/再也不眷戀噴香的娘懷/端一杯涼白開,我思念大海/有淚就要洶涌,有血就該澎湃/于是我渴望/渴望痛苦和幸福/在極大的騷動和不安里/懷胎 怕的是折戟沉埋/沉默尾追金戈鐵馬,卷土重來/苦難是泥土,若無良種/依舊長不出擎天良材/我不曾仆倒,雖有過失望悲哀。于是我渴望/為了成功/我渴望失敗,溢出平靜,我是大海/是臺風和怒浪的最高統帥/十二級狂風暴雨,閃電,霹靂/贈千年丑惡以滅頂之災/寡淡的人生,哪有甜蜜?哪有笑聲?哪有愛?/于是我渴望/在浪尖上談笑/在地獄里抒懷
雄性的太陽
廣漠的蒼穹喲,陰沉得令人如此煩惱/灰蒙蒙/一片渾沌/窒息了生命的光澤/飛旋的,情思怒號的寒風中/瑟縮著佝僂的樹木和屋宇,/和滿臉炭黑的/乞丐/沒有太陽的一天/無聲無息地過去了…… 哦,是昏睡中/聽得雄雞第一聲高啼,我便/掙脫魘魔,撲向地平線的山脊/——淚水/浸濕了太陽,我過于激動,浸濕了/本該屬于我的湛藍,浸濕了晴朗。/哦,沒有太陽的一天/無聲無息地過去了…… 人們冰凍的臉上,死魚掃描著各自的/獵物/冷藏庫里取出來的溫度/互相撞擊/發出誘人的金屬音響/烏云,像鼓脹得發青的乳房/滴著/上個世紀貯存的酸性乳汁/發霉了!我的原野,我的大地,我的春光 夜來臨/抱著還未孵化的雷我再沉進夢中。注意手莫壓住胸口/我孕育著溫度,我橫陳在曠野盡頭/我是地平線/我把我的——心——挖出來/再不流淚,再不激動,鎮靜地/把心/包進雷里,我孵,我是一只雄性的母雞/我要孵出一顆年輕的/赤裸的/健壯的——太陽/這是/——雄性的太陽/我要賜予人類一顆雄性的太陽/能使不發臭的心受孕/生出一對孿生兒女/——一雙熱烈而真誠的眼睛/莊嚴燃燒著人類的/尊嚴/希望/崇高/和愛情
作品鑒賞 葉文福是屬于新時期的詩人,他的詩感情強烈,貼近現實。他的詩集《雄性的太陽》曾獲中國作家協會優秀詩集獎。葉文福的詩有一種特殊的藝術風格。葉文福的詩受到“五四”以來的新詩較大的影響,他的某些詩里甚至能找到某些“五四”時期詩作的構思與語言風姿。這說明他對于“五四”新文學遺產的所取的學習和繼承態度。葉文福也繼承了中國古典詩歌關注社會,觸及現實的傳統,例如他的創作讓人想起白居易“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以及詩歌“為君為臣為民為物為事而作”,“惟歌生民病”,“但傷民病痛”的詩歌觀念和主張。葉文福的詩與中國古典詩歌傳統所提出的某些主張,又不相同。例如中國的古訓傾向于認為詩要“溫柔敦厚”,要“怨而不怒”,葉文福的詩卻不是這樣;葉文福的詩是沖動的,呼號的,熱情洋溢的,痛快淋漓的,是奔騰直下的,毫不留情的,是奔放不羈的。“憤怒出詩人”這個話對于他恐怕是適當的。他的詩是憤世嫉俗的。他的詩《將軍不要這樣做》、《我是飛蛾》等曾經引起嚴重的爭論。就如他這本詩集的名字,也有些令人望而生畏。詩集的名稱來自《雄性的太陽》這一首詩。在這里,“雄性的太陽”到底是什么樣的物體呢?它是一只雄性母雞從一顆包藏有心的雷孵化出來的,它仍然是太陽,但它年輕了,而且有了性別,因而能夠使“不發臭的心”受孕,并從而生產出尊嚴、希望、崇高和愛情。這四個詞代表了詩人的理想。這就是說,詩人之所以憤世嫉俗,是因為他懷抱有高潔的理想。懷有這樣高潔的理想,才使得詩人有激情,并由此激情推動他的詩想象,創造了這樣一個想象中的雄性太陽。葉文福在詩里創造太陽這個藝術事件,使我們想起郭沫若在“五四”時期的著名詩歌《女神之再生》,郭沫若在這首詩里,創造了一個新太陽。但郭沫若創造的太陽大概是女性的,因為他贊成歌德的話:“永恒的女性,領導我們走”。葉文福創造的太陽不是女性而是雄性,原因之一恐怕是藝術創作尋找創新,而不尋求雷同。葉文福的這首詩,表現出對于某些現實情況的失望,以及詩人無可奈何的心態,只好在創作中尋求寄托了。葉文福在這首詩里說他要“再不流淚,再不激動,鎮靜地”創造意象,說明他對于詩有了新的領悟,這對于他日后的創作方式,會有不小的影響。事實上,在這首詩里,由于詩人多少意識到詩并不完全等同于情緒的傾倒,他才有可能把那些看起來像是快要爆炸的情緒,轉化為詩的意象。《渴望》是一首抒訴內心壓抑的詩。詩人 (或者說抒情主人公)的渴望是什么呢?第一,渴望大海一樣洶涌澎湃的不平靜,騷動和不安,渴望在這樣的環境氛圍里實現自己;第二,渴望像優良的種子那樣經受嚴重的挫折,經受大的坎坷和考驗;他相信,他會在任何失敗之后卷土重來,他認為只有經歷大的起落,才不會折戟沉埋;第三,渴望風險,甚至地獄,寧愿疾惡如仇而冒種種危險,也不愿一生寡淡。這些渴望包括了兩個層面上的含義:社會的層面和內心世界的層面,詩人是從傾訴內心世界的渴望來表達對于社會生活的關注。詩人這些渴望在表述方式上與日常生活邏輯有些悖離,但是,在更深層的含義上,這些渴望無可指責,甚至可以說正是要有這些渴望,才可避免作一個平庸的人。其實,這首詩里的道理和體驗,并非只有詩人如此。毛澤東曾經寫過“無限風光在險峰”。意大利詩人但丁的《神曲》,漢代文學家司馬遷的《史記》,都可以說是“在地獄里抒懷”。至于說“渴望失敗”,“渴望仆倒”這一類帶有復雜含義的話,別的詩人也早就說過。例如艾青在1941年的延安就寫下過這樣的詩句: “我不滿足那世界曾經給過我的/——無論是陰沉的注視和黑夜似的仇恨”,“我要迎接更高的贊揚,更大的毀謗/更不可解的怨仇,和更致命的打擊——/都為了想從時間的深溝里升騰起來……”。葉文福大概也是渴望把生命從深溝里升騰起來。
上一篇:《葉延濱·葉延濱詩選》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葉靈鳳·香港方物志》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