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高云覽·小城春秋》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高云覽(1910——1956),生于福建廈門一個開小酒店的老華僑家里,幼年時家中生活貧苦。小學畢業(yè)后,失學2年。他于1926年到上海,在同鄉(xiāng)會館辦的泉漳中學上學。不久加入共產(chǎn)主義青年團。1927年,父親去世,家中生活重擔落到他的肩上,他只好輟學回家,在廈門和漳州等地當記者和教員。但是由于政治迫害,他屢次失業(yè),生活艱難。1930年,他以共產(chǎn)黨領導的廈門大劫獄事件為線索,寫成中篇小說《前夜》。1932年初夏,他再次來到上海,擔任公時中學教員,加入了中國左翼作家聯(lián)盟,后又一度退居廈門。1937年,他到馬來亞的麻坡中華中學擔任教務主任,常為《南洋商報》投稿,并參加馬來亞共產(chǎn)黨領導的“抗敵后援會”的活動,曾隨南洋華僑愛國領袖陳嘉庚組織的“南洋華僑回國慰問團”回國,訪問許多地方。返回新加坡后,他發(fā)表了報導國內(nèi)抗日戰(zhàn)爭的游記和雜文。日本占領馬來亞后,他與一些抗日的文化人撤至蘇門答臘島,以經(jīng)商為掩護,繼續(xù)從事抗日活動。日本投降后,他重回馬來亞,參加了中國民主同盟,參加了反對內(nèi)戰(zhàn)的民主斗爭,成為陳嘉庚等創(chuàng)辦的《南僑日報》的“大股東”之一。1949年,他被新加坡英國殖民當局驅(qū)逐出境。1950年他經(jīng)香港來到天津居住下來,從事專業(yè)創(chuàng)作。1952年至1956年,他寫成《小城春秋》這部長篇小說。1956年,他患腸癌逝世。
內(nèi)容概要 《小城春秋》是一部著名的描寫革命知識分子生活和斗爭的小說,它以1930年5月共產(chǎn)黨領導的廈門大劫獄事件為背景。在此之前,中共福建省委機關兩次遭敵人破壞,包括中共廈門市委書記劉瑞生、共青團福建省委書記陳伯生在內(nèi)的許多革命同志被捕,并將被殺害。福建省委決定成立以陶鑄為首的破監(jiān)委員會,搶救獄中同志。由于黨的領導和嚴密組織,廈門劫獄獲得成功,使40余名同志被救,還消滅20多名敵人。這一事件轟動全國,也激發(fā)了作者的創(chuàng)作欲望,寫成中篇小說《前夜》。解放后,作者在此書基礎上寫成《小城春秋》。小說的主人公何劍平出身貧寒之家,父親何大賜在一次家族械斗中,被李木殺害。劍平的叔父何大雷發(fā)誓為兄復仇,李木驚恐萬分,全家遷至廈門。大雷攜劍平追到廈門,李木不得不丟下兒子李悅,獨自流落蘇門答臘,被迫當了“豬仔”,吃盡人間苦頭。8年后他重回廈門,卻仍然被大雷打死。但這時劍平和李悅已經(jīng)成為朋友,李木出殯的那天,劍平親自來執(zhí)紼,使已經(jīng)墮落的大雷極為不滿。劍平對于出入煙館賭場,勾結地痞流氓,走私鴉片、軍火、買房子,包窯姐的叔父也極蔑視。他小學畢業(yè)了,但是家貧無錢再去上學,只好到一所漁村小學當了教員。他對貧苦的學生關心愛護,還領著他們參加大游行,對叔叔洋樓門上掛的“大日本籍民何大雷”的門牌憤怒萬分,不但高喊“打倒?jié)h奸走狗”的口號,還要求伯父與叔叔一刀兩斷。當天夜里,他去觀看“廈鐘劇社”的演出,結識了《鷺江日報》的副刊編輯吳堅。為了抵制日貨,劍平參加了吳堅等人組織的“鋤奸團”,干了一些打擊奸商,使日貨冷落的事情,深得民心。他們把從小火輪搜出的日貨當場燒毀。劍平還當了搜貨隊隊長,對何大雷的貨也不放過。“鋤奸團”同沈鴻國和何大雷為首的浪人展開了激烈的巷戰(zhàn),取得了勝利。“九·一八”事變后,吳堅不斷寫文章抨擊國民黨的妥協(xié)政策,并加入共產(chǎn)黨,劍平也加入了共青團,并同在《鷺江日報》當排字工人的李悅成了不可分離的好朋友。不久吳堅奉命去當《漳聲日報》的總編,李悅和劍平及吳七常在一起研究斗爭形勢,并接受上級的任務;辦民眾夜校、搞地下印刷所。劍平在辦學中結識了純潔美麗的丁秀葦,她在“街坊訪問”時來到劍平家,并逐漸熟悉了劍平的伯父、伯母,博得了兩位老人的喜歡,劍平與秀葦?shù)慕佑|也多起來。在日本特務支持下,沈鴻國設賭場,開彩票。劍平按上級的指示,寫了“反對開彩票的文章,發(fā)表在《鷺江日報》上,并和秀葦參加紀念“九·一八”事變兩周年的游行,揭露“開彩票”的陰謀,致使沈鴻國的陰謀破產(chǎn)。沈鴻國惱羞成怒,派歹徒暗殺劍平,幸得秀葦冒著危險跑到夜校告知劍平,又有吳七的幫助,劍平才免于一死。上級為了劍平的安全,把他調(diào)到閩西去工作。3年后,劍平又回到廈門,在海濱中學任教。這時,何大雷和沈鴻國因為爭奪一個叫金花的女人而雙雙被殺,沈奎政接管了沈公館,當了福建自治會的主委,成了浪人的頭子。而當年和吳堅一同演戲的趙雄竟成了廈門的特務小頭目,當了偵緝處長,金鱷當了偵緝隊長。劍平當年的女友丁秀葦如今在廈門大學讀書,還在海濱中學兼課,并深深愛戀著海濱中學的教員陳四敏。海濱中學的校長薛嘉黍是廈聯(lián)社的社長。仲謙是《鷺江日報》副刊的編輯。這些人都是廈門地下黨的同志和朋友,劍平和他們都保持著革命的友誼,但起初對秀葦愛上從閩東來的有豐富斗爭經(jīng)驗的地下黨員四敏感到不是滋味。不過,不久他發(fā)現(xiàn)四敏常常有意讓秀葦和他單獨接觸,他感到很高興,但又覺得內(nèi)疚。不久,陳四敏告訴劍平,他已經(jīng)結了婚,妻子在內(nèi)地工作,孩子已經(jīng)兩歲了。秀葦?shù)恼媲樵顾械健翱潄y”,但是他終于抑制住自己不該有的感情,不能和秀葦發(fā)展越過友誼的關系,他鼓勵劍平要大膽地去愛秀葦。當陳四敏把有了愛人的實情告訴秀葦后,她心中苦惱不安。在她與劍平相處的日子里,越發(fā)認識了他的可愛之處,兩人逐漸好起來。一天,秀葦終于向劍平傾吐了真情,可是不久,陳四敏的妻子被捕犧牲,劍平思緒不寧,矛盾重重,他以為秀葦真正愛的是四敏,如今四敏的妻子已經(jīng)犧牲,自己就應當把秀葦讓給四敏。他把自己的想法說給李悅,受到李悅的批評。正當李悅要給他們解決這個問題時,周森被捕叛變了,出賣了同志,四敏被捕,劍平、李悅不顧個人安危,四處通知同志們轉(zhuǎn)移,結果也分別被捕。在獄中,趙雄先是拉攏劍平,繼則動用酷刑:灌辣椒水、壓杠子、吊秋千、用竹簽刺指甲心。但是劍平堅強不屈,從不吭聲哀求,哪怕打得死去活來,也不投降。四敏和李悅也受了酷刑,但正像李悅所說:“毀了肉體,毀不了意志。”決不投降敵人,決不在趙雄、金鱷面前低頭。他們通過埋伏在獄中的同志,互相串聯(lián),堅持斗爭。不久,劍平鑿破牢房的墻壁逃跑,但是不慎在吳七家再次被捕,吳七也同時被禁閉起來。不久,吳堅同志由泉州經(jīng)過同安,在約定的地點同武同志會面時被捕。趙雄得知這消息,竟把吳堅押至廈門,關在劍平、四敏所在的監(jiān)獄。這是因為吳堅、趙雄和陳曉三人,在少年時代結拜為兄弟。后來,同臺演出文明戲,相處得很好。1925年以后,趙雄考入黃埔軍校,吳堅加入了共產(chǎn)黨,陳曉當了錢莊的帳房先生。自從趙雄參加了國民黨特務藍衣社后,調(diào)到廈門,用毒藥害死了原偵緝處長馬剎空,自己當上了處長。他為了霸占陳曉的未婚妻書月,就陰謀逼死了陳曉,娶了書月。不久,書月的妹妹書茵由于家中生活困難,通過書月的關系,來到偵緝處當了書記員。不料趙雄竟對書茵的美麗垂涎三尺,調(diào)戲不成,變本加厲,毒死書月,向書茵求婚。書茵已厭惡偵緝處的罪惡工作,而且討厭趙雄的糾纏,決定逃出魔窟。恰在此時,她從前的情人吳堅被押到這里,她決心拯救吳堅。吳堅被押進監(jiān)牢后,趙雄千方百計地誘降他。但是吳堅剛毅不屈,從容對敵,聲言:“我就是把腦袋輸了,我也不能背叛我的信仰。”趙雄無奈,只好請書茵去勸誘吳堅。書茵趁這個好機會見到了吳堅,訴說了自己的心里話,講述了曾經(jīng)救過吳堅的洪珊等外面的同志要劫車救他的情況,但吳堅不了解書茵的目前情況,因而沒有向她表明自己的心意。吳堅回到牢中,把書茵的話向四敏等人講了一遍,大家分析了情況,吳堅決定讓打進監(jiān)牢當看守的老姚去核實洪珊的情況。經(jīng)過核實,證實洪珊和書茵提出劫獄的事是真的。恰在這時,李悅因為查無實據(jù)被釋放出獄。于是,他和外邊的同志立即組織劫獄的行動。但是由于敵人要提前殺害劍平,劫獄時間被迫提前。由老姚把武器秘密帶進獄中,里應外合,進行了激烈的槍戰(zhàn),使劫獄行動獲得成功。但是,陳四敏因為掩護同志撤出,英勇戰(zhàn)斗,光榮犧牲。地下黨為四敏舉行了隆重的葬禮。秀葦也和學生們一樣,傷心地參加了四敏的葬禮,因而被敵人逮捕入獄,遭受刑罰。敵人逼她招認是共產(chǎn)黨,參加了劫獄,她寧死不招。這天,秀葦同其他13個男犯一起被押往省城監(jiān)獄,半路上,劍平等伏擊警車,救出秀葦,并一同奔往游擊區(qū),投入新的戰(zhàn)斗。
作品鑒賞 《小城春秋》以廈聯(lián)社的活動為線索,以廈門大劫獄為終結,真實地展現(xiàn)了30年代前后的中國革命形勢,和廣大知識分子的思想和政治風貌,較為成功地刻畫了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主人公何劍平是個雖然政治上不夠成熟,但卻忠于黨的革命英雄。他性情耿直,不善于深思熟慮,不善于運用革命策略和戰(zhàn)術,也不能靈活團結中間分子,但他有著堅定的革命決心,在敵人面前、在監(jiān)獄和刑場上堅強不屈,英勇斗爭,對革命和黨忠心耿耿。在越獄斗爭中頑強拼搏,勇敢斗爭,關心同志,一心為公,表現(xiàn)出革命者的崇高品質(zhì)。吳堅不同于劍平,是一個較成熟的革命領導者的形象。他懂得黨的革命原則和策略,具有高度的革命警惕性,被捕后對從前的戀人也不肯輕易相信;在同拜把兄弟、特務頭子趙雄的斗爭中,機智沉著,堅定勇敢;在領導獄中斗爭時,頭腦清晰,工作細致,贏得同志的信賴,使劫獄獲得成功。陳四敏與吳堅有相似之處,但也有很多不同。他思考問題較全面周到,分析事物很深刻,處事穩(wěn)妥,所以他不同意書茵是特務的說法,力排眾議、弄清問題,有利于劫獄斗爭。他對人誠懇熱情,寬厚和藹。他對工作認真負責,在劫獄斗爭中勇敢堅強,光榮犧牲。共青團員丁秀葦與上述人物的個性有較大不同,她純潔而有正義感,熱情而有些幼稚,在天然的愛國熱情的支配下,參加許多愛國活動,在斗爭中逐漸成熟,因而在敵人的監(jiān)獄中能勇敢斗爭,頑強不屈,完全擺脫了小資產(chǎn)階級女性的某些弱點,成為一個年輕的革命知識分子。作者還描寫了趙雄這類走向反動的知識分子的形象,他起初也和吳堅一樣,具有一定的反抗日本帝國主義的熱情和進步傾向。但是后來他卻參加了藍衣社,當了特務,成為出賣祖國、殺害革命者的劊子手。他高唱奴性是人類的最高品德,卻又兇狠殘忍地出賣朋友,毒死上司;逼死拜把兄弟陳曉,霸占其未婚妻;毒死妻子,卑鄙地染指妻妹,殺害大批革命者,成為千古罪人,令人鄙視,使人痛恨。這些知識分子所走的不同道路,所表現(xiàn)出的不同性格,反映出他們個人的素質(zhì)的高下,也反映了那個時代的動蕩不安和革命形勢的復雜多變。這部小說在描寫人物時,特別善于描摹人物的心理活動,展示人物的心態(tài),以突出人物的性格,這是它的一個重要特點。如劍平再回廈門時,看到從前的女友摯愛陳四敏,心里很不是滋味;當四敏告訴他自己早有妻子和孩子,并鼓勵他大膽去愛秀葦時,他心里又有些內(nèi)疚;當他知道四敏妻子犧牲的消息后,心里又起波瀾,意欲把秀葦讓給四敏。通過這些描寫,革命青年劍平的高尚情操被生動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部小說還善于通過人物對話和自白來揭示人物的性格。如特務頭目趙雄稱贊法西斯頭子希特勒的人生哲學,倡言奴性的可貴,還說:“再沒有比軟心腸更愚蠢的了。只要你需要,即使割一個人的腦袋去換一支香煙也用不到猶豫。”這就充分地揭示了趙雄這個殺人劊子手的陰暗心理,揭示了他的兇殘無比的殺人本性。這部小說的情節(jié)很富于傳奇性,書中描寫了吳七一類的義俠形象,他們的行動本身就具有傳奇的色彩。書里的好多情節(jié),如何、李兩家的恩怨、廈門大劫獄等等,寫得緊張曲折,驚心動魄,很富于傳奇色彩,這正是本書吸引讀者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它的特點之一。
上一篇:《駱賓基·山區(qū)收購站》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高曉聲·陳奐生上城》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