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使要表現的主要事物更加鮮明、突出,拿另一種次要事物和它放在一起,從側面描寫,進行映襯,以次托主。烘托又稱“襯托”、“映襯”,但“襯托”、“映襯”又屬修辭格。烘托原為中國畫的一種技法,即用水墨或淡彩在物象的外面渲染描繪,從襯托中突出物象,如渲染云彩以托出月亮,即所謂“烘云托月”法。
烘托可分正托和反托。正托:指形象相類,性質相通時,以此托彼,使主體更為突出。俗話說:牡丹雖好,還需綠葉扶持。處理好花葉間的映照關系,不喧賓奪主,也不戕枝弱干,相得益彰,主次分明。如《三國演義》里,關羽斬華雄一節的人物相托:作者先寫俞涉如何驍勇,潘鳳怎樣英雄,但都很快敗死于華雄之手。然后關羽出馬,不等探聽,便提華雄之頭,擲于地上,此時“其酒尚溫”!無須多用筆墨,關羽的神威勇武便表露無遺了。正托,還可用環境、景物來襯托人物的心情、品格;用此情襯彼情;此景襯彼景;此事襯彼事等等。反托:指形象相異,性質相反時,正反相襯,以次托主。如魯迅《祝福》里,用祝福的熱鬧景象反襯了祥林嫂的悲慘結局。《紅樓夢》中黛玉之死與寶釵結婚同時寫來,以喜襯悲悲更悲。使用反托時,還可以用加劇矛盾的方法加強效果。如《三國演義》里諸葛亮舌戰群儒,作者將諸葛亮與投降派的矛盾寫得越尖銳,就越能體現他超人的膽識與氣魄。
運用烘托的方法,一定要確定所寫的主體。對賓體的描寫,是為了說明、補充、烘托主體,不能過分強調賓體,喧賓奪主。另外,人們用什么景物陪襯什么感情是有一定規律的。比如用雷雨陪襯打擊,用麗日、鮮花陪襯歡快、幸福,用秋風、落葉陪襯悲慘、凄涼,用陽光、大道陪襯希望、光明前途等。使用烘托手法時,要注意創新,不落俗套。
上一篇:煉字煉句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照應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