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形象化的語言,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具體的環境描寫,多方面地展示人物的思想情感和性格特征,廣泛而深刻地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中國“小說”一詞,最早見于《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干縣令”。本指淺薄瑣屑的言論。演說故事的小說,則起源于先秦的神話、傳說、寓言,后演變為魏晉的志怪、唐代的傳奇、宋代的平話。在宋代,小說才成為故事性文體的專稱。至元明清,則盛行宏篇巨制的演義、章回小說,創作達到了高峰。“五四”以后的白話小說,吸收了中國古代小說的長處,又借鑒了外國小說特別是19世紀西歐和俄國小說的創作經驗,使小說藝術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在當代中國文學中,小說已成為最重要也最繁榮的文學體裁。
根據篇幅長短,小說分為長篇、短篇和中篇。長篇小說是描寫錯綜復雜的事件和眾多的人物,反映比較廣闊的社會歷史畫面的作品。短篇小說是描寫不多的人物,故事情節比較單純,集中反映社會生活的一個場面或一件事情,以突出刻畫一兩個人物性格的作品。中篇小說指介乎長篇與短篇之間,描寫若干人物和不太復雜的故事情節,具有比短篇更有深度和廣度而生活容量又不及長篇的作品。
小說可以從不同的角度進行分類。例如以題材而論,歐洲中世紀有騎士小說,16世紀西班牙有流浪漢小說,18世紀英國有傷感小說、法國有哲理小說等等。中國古代小說中,宋代有胭粉小說、公案小說、靈怪小說,明清有英雄傳奇,清代有才子佳人小說、譴責小說,近代、現代有社會問題小說、心理小說、歷史小說、諷刺小說、神話小說、驚險小說、偵探小說、反特小說、推理小說等。
現代小說繼承了古代小說在人物描寫及結構上的特點,又吸收了外國小說心理刻畫和意識流的手法,在情節結構上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并運用插敘和倒敘手法等等,形成現代中國小說的新體貌。現代小說擁有的表現手段幾乎是無限的,凡是生活中存在的現象而語言又能表現的,小說都有能力加以描寫。除了描寫人物的肖像、語言和行為外,還可以描寫人的感受、幻覺夢境以及潛意識,這就有可能把存在于廣闊的時間與空間的歷史畫面與人物內心深處的精神世界,色彩鮮明、維妙維肖地在一定篇幅里表現出來,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
故事情節是小說的第一要素。情節是人物性格的歷史,是展現人物性格、行為、思想、感情和各種心理狀態的重要手段。任何故事情節總發生在一定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也是展現人物環境的必要條件。人物性格的刻畫,是小說的第二要素。小說在故事情節的開展中,應該通過對人物外貌、行為和心理狀態的直接描寫,再現活生生的鮮明個性。環境是小說中第三個要素。環境描寫包括歷史背景、時代氣氛、人物關系、人情風俗以及自然景物等方面。作者就是要在一個典型環境中,塑造有典型意義的人物,并處理好他與各式各樣人物的關系。
小說在寫法上多采用敘述和描寫的筆法,它同時有著豐富的表現技巧。除自身原有的特點外,它還不斷地吸收和借鑒其他文學藝術體裁在表現手法上的特點,如散文的淡化情節和電影的蒙太奇等,使其表現手段日益豐富,且靈活多變。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區的不同作者,由于其創作背景、創作主張和創作感受的異同,小說創作也出現了各種流派,呈現出多種風格。
上一篇:小品文的寫作手法
下一篇:層次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