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澤雉》注釋,意譯與解說
澤雉①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②畜乎樊中。神雖王③,不善也。
——《莊子·養生主》
【注釋】
①澤雉:草澤中的野雞。②蘄:求。③王:通旺,旺盛。
【意譯】
生活在草澤中的野雞,走十步才啄到一口食,走百步才飲到一口水,可是它并不祈求被收養在籠子里。養在籠子里后,神態雖然旺盛,但是卻沒有自由。
【解說】
也許今天人人都知道樊籠中的鳥兒,雖然不愁溫飽,卻失去了最寶貴的自由,所以說是不足企羨的。清代詩人宋湘曾有《籠鳥》一詩譏刺身處封建統治樊籠的士大夫茍且偷安的情狀,其中亦有二句云:“無端忽愁絕,何處舊山林。”籠鳥的內心深處,到底還是向往昔日自由自在的山林生活的。然而,現實生活中卻有許多人為物欲填塞了靈竅,為了追求金錢或者權勢,不僅是出于自愿,而且硬是要擠進樊籠中去,這正是人性的可悲之處。誠然,從廣義上來講,樊籠是無處不在的,家庭、婚姻、團體等等一切有形或無形的生存空間和基本的生存條件,都可能成為樊籠,山林和大澤,甚至于某種意識形態也都可能成為束縛人的樊籠,因為樊籠所體現的基本的象征意義就是限制自由。只要人們不能擺脫內在的和外在的依賴性,不能取得獨立自主的精神力量和人格能力,人們就只能處在或大或小的樊籠之中。因此從廣義來講,人類的一切創造活動,它的指向就是要跳出樊籠,爭取自由。盡管這是無窮的展開過程,但自由的空間畢竟在日益拓寬。而就個人來講,他首先在精神上爭取的人格獨立和自由,乃是整個人類向自由王國邁進的必要前提。莊生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經向著自由的一線光明,摸索前進,以莊生的話來說,燭薪的燃燒是有窮盡的, 火卻傳續下去沒有窮盡。
【相關名言】
生命誠可貴, 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 兩者皆可拋。
——匈牙利·裴多菲
凡是能使我們的精神獲得自由而又不給我們以自制能力的事物,都是毀滅性的。
——德國·歌德
上一篇:《蘇軾·永逸者何人》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莊周·游于無有者》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