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的解釋|急的意思|“急”字的基本解釋
在《說文解字》中,急字不是我們現在這樣的寫法。這是一個形聲字,上邊是一個及時的及字,是聲旁。下邊是一個心字,是形旁,表明這個字的本義和心理狀態有關。我們現在所寫的急字,是隸變的結果。所謂隸變,就是漢字的形體由小篆變成了隸書。甲骨文、金文、篆書被統稱為古文字,它們的筆畫圓轉,象形的成分很重,變成隸書以后,筆畫變得平直了,象形的成分基本沒有了。小篆的及字,左邊的人字跑到上邊去了,右邊的又字卻到了下邊,而且圓轉的筆畫都被拉直了,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褊是這個字的本義,清代學者段玉裁在給《說文解字》所作的注解中說:“褊者,衣小也。”意思是,褊的本義是衣服小,用在急字上,就是心里狹窄。不過急字的這種本義用法,在古代文獻中卻很少見到。
在古代文獻中,急字最常見的意義有三種。一個是表示速度很快。如,急雨、急流等。漢元帝時期有一個人,名叫史游。他給兒童編了一個識字課本,叫做急就章。課本中的字按照姓名、衣服、飲食、器物等分類,大部分都是七個字一句的順口溜,合轍押韻,讀起來朗朗上口。為什么用急就命名呢?有人說,因為課本的頭兩個字就是急就,所以就用這兩個字作了書名;也有人說,如果遇到難字,緊急情況下就可以到這個課本上去尋找答案,所以叫急就。究竟哪種說法對,我們沒有必要去考證。只是我們現在引用急就二字卻都是從速度上著眼的。對于在短時間內匆匆忙忙寫成的文章,一般都把它稱作急就章。魯迅先生在他的《二心集·〈藝術論〉譯本序》中說:“臨時急就,錯誤必所不免,只能算一個粗略地導言。”當然這是謙虛的說法。
在民間的語言游戲中,有一種游戲叫做急口令,也叫繞口令或拗口令。就是把聲母韻母或聲調極易混同的字,組成反復、重疊、繞口、拗口的句子,要求一口氣很快地念出來。用這種練習方法,來達到口齒伶俐。另外,我們在舊小說或戲曲中常常會看到道士念咒語,最后一句總是急急如律令,卻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原來這是漢代公文當中用來結尾的一句話,意思是要求下級機關立刻按照法律和命令辦事。后來道家在畫符念咒的時候也套用了這句話,意思是勒令鬼神立刻按照咒語去辦事。這里的兩個急字也是要求鬼神辦事速度要快的意思。
急字的第二個意思是指人的性格急躁,要求迫切。《韓非子·觀行》篇說:“西門豹之性急,故佩韋以自緩。”意思是,西門豹這個人性格比較急躁,為了控制自己的急性子,就在身上佩戴柔軟的皮條來警戒自己不要犯急躁的毛病。
急字的第三個意思是環境困難,處境危急。如,急事、急件、告急、急救、當務之急、急中生智等。急流勇退,本指船在急流中迅速退出,以免釀成災禍。后來就用這句話比喻當官的在官場一帆風順、節節上升的時候引退,保護自己。元朝的貫云石在27歲時就被任命為翰林學士,而且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維吾爾族的翰林學士。他銳意進取,改革弊政,不但得不到皇帝的支持,而且遭遇了權貴們的反對。這位任職剛一年的小翰林,毅然稱病辭職,回到江南,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歷史上稱他急流勇退。
上一篇:微的解釋|微的意思|“微”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驚的解釋|驚的意思|“驚”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