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駮象①虎疑》注釋,意譯與解說
桓公乘馬,虎望見之而伏。桓公問管仲曰:“今者寡人乘馬,虎望見寡人而不敢行,其故何也?”管仲對曰:“意者君乘駁馬②而洀桓③,近日而馳乎?”公曰:“然。”管仲對曰:“此駮象也,駮食虎豹,故虎疑焉。”
——《管子·小向篇》
【注釋】
①駮象:獸名,形似馬,倨牙,食虎豹。②駁馬:毛色不純的馬。③:盤桓。桓:大,這里指威武的樣子。④近日:迎日。
【意譯】
齊桓公騎馬出游,有一只老虎遠遠望見,便伏在地上。桓公問管仲說:“今天我騎馬,老虎看見我后,嚇得不敢動,這是為什么?”管仲回答說:“依我猜想,君王肯定是騎著那匹毛色駁雜的馬,迎著太陽奔跑吧?”桓公說:“是的。”管仲說:“這是因為駁馬很像駮,駮能吃虎豹,所以老虎那樣害怕。”
【賞析】
任何事物,都有內外、表里、形質的區分。當一個陌生的事物呈現在人們的面前時,人們會首先注意到它的形狀、色彩、姿勢等素質方面的因素,而后才會逐漸熟悉它的習性、特點、功用等內在的東西。這是人們對任何事物的認識過程,也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必不可少,互為作用的兩個環節。齊桓公騎著駁馬迎日而馳使得老虎不敢動彈,原因在于老虎受到了齊桓公表象的迷惑,被外貌像駮的馬給嚇住了。這在老虎,主要是因為它還沒有認清齊桓公乘駮馬而盤桓的本質特征,匆忙之中作出了錯誤的判斷;而在作者方面,則是要告誡齊桓公在觀察事物時決不要被表面現象所蒙蔽,而應該明察秋毫,由表及里,深入把握住事物的本質。當然,對任何事物的認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而且,對認識過程中不同階段的不同處理,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諸葛亮草船借箭,巧妙利用對方的錯覺,最終大獲其利;而苻堅淝水之戰,號稱八十萬之眾,其意則是虛張聲勢以壯軍威,到頭來,只能是一敗涂地。如果從這種靈活、機智的角度考慮,這則寓言除了勸諫國王的作用外, 不是又增添了新的寓意了嗎?
【相關名言】
只有忠實于事實, 才能忠實于真理。
——周恩來
一個人只要肯深入到事物表面以下去探索, 哪怕他自己也許看得不對,卻為旁人掃清了道路,甚至能使他的錯誤也終于為真理的事業服務。
——張克
上一篇:《魏收·阿豺折箭》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應劭·鮑君神》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