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的解釋|御的意思|“御”字的基本解釋
《說文解字》對“御”字的解釋是:“御,使馬也。從彳(chì),從卸。”這就告訴我們:“御”是個會意字。構成這個字的兩個偏旁都是表示意義的。對于這一點,宋朝人徐鍇在《說文解字系傳》中給我們做了精辟的解說,他說:卸,就是把車和馬解下來;彳,就是行走。不管是解下來還是行走,這都是車夫的職責。所以,“御”的本義就是車夫駕馭車馬。《韓非子》這本書中就有這樣一句話:晉國的智伯外出,由“魏宣子御”,韓康子陪同。“魏宣子御”,就是由魏宣子給智伯駕車。“御”是一個動詞,指的是“駕車”的動作,有時候,它也指駕車的人,那就成了名詞。《史記》中說:有一年臘月,秦末農民起義領袖陳勝到汝陰去,在返回的路上,“其御莊賈(ɡǔ)殺以降秦”。意思是:他的車夫莊賈把他殺了并投降了秦朝。“其御”就是“他的車夫”。
在古代,趕車是一種專門的技術,需要專門的學習和訓練。根據《周禮》的記載:貴族子弟在達到入學年齡以后,都要學習“六藝”。所謂“六藝”就是六種專門的學問和技術:“禮、樂、射、御、書、數”。禮就是禮儀;樂是各種樂器;射是射箭;御是趕車;書是寫字;數是算數。關于學習趕車的技術,《列子》篇中有個“造父學御”的故事:“造父”的師傅叫“泰豆”,“造父”開始跟著師傅學趕車的時候,對師傅非常恭敬,可是三年多了,師傅什么也沒有告訴他。“造父”一點也沒有怨言,反而對師傅越發恭敬了。于是師傅就在路上立起木樁,讓“造父”跟著他在木樁上行走,要走得快,還不能摔下去。造父認真練習,三天就都學會了。師傅看他這樣聰明,非常高興,于是就把趕車的技術傳授給他。師傅說:趕車的關鍵在“心”,要用“心”去控制“手”,用“手”控制“韁繩”,用“韁繩”控制“馬嚼”,用“馬嚼”控制“馬”,這是一個系列工程。掌握了這些,趕車就可以不用眼睛看,不用鞭子趕,把身體坐端正,用心去控制,無論是平坦的大路還是崎嶇的山路,在趕車人看來都是一樣。這故事告訴我們,學習技術要用心。在古代學會了趕車的技術,也是一種令人驕傲的資本。
“御”字的本義是趕車,也就是駕馭車馬。如果把這個意思推而廣之,控制一切事物都可以叫“御”。皇帝控制著整個國家,所以皇帝所用的一切都要加上一個“御”字。皇帝的書房叫“御書房”;皇帝走的道路叫“御街”;保衛皇帝的軍隊叫“御林軍”;給皇帝溜須拍馬的文人叫“御用文人”;京城的護城河叫“御溝”等等。北京的玉泉河,發源于玉泉山,因為它流經皇城,所以叫御河。皇帝看書不能叫“看”,而要稱為“御覽”。宋朝人所編的一部大型類書,因為是專門給皇帝看的,所以名字就叫《太平御覽》。這部書搜羅宏富,它把古書中的史實典故、名物制度、詩詞文章等材料按句或按段摘錄下來,然后分門別類綜合在一起,共有一千卷。宋太宗趙光義為了夸耀自己好學,曾經說過:這部書一千卷,我要在一年之內把它讀完。于是就命令手下人每天給他送上三卷。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御”字被皇帝獨占,文人們又造了一個由“馬”和“又”組成的“馭”字來表示趕車。
上一篇:庶的解釋|庶的意思|“庶”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微的解釋|微的意思|“微”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