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解釋|茶的意思|“茶”字的基本解釋
“茶”在中國有悠久的歷史。相傳黃帝遍嘗百草,有時吃了毒草,就用茶來解毒,商湯開始用茶做飲料,茶就被人們普遍飲用了。但是“茶”字卻產生較晚,茶字的前身是荼。茶樹本來叫做“硔”,因為它的葉子和荼一樣有苦味,所以又叫荼。南北朝時期,代表“硔”的荼分化出了茶的讀音;到了唐代,讀茶的“荼”字又被人們減去一橫,成了今天的“茶”字。
“茶”是一種長綠灌木,屬山茶科。茶樹喜歡濕潤的氣候和微酸性土壤,我國的中部、東南和西南部都正好適合它們生長。茶葉中含咖啡堿、茶堿、鞣酸、揮發油,有興奮大腦和心臟的作用。我們的祖先很早就認識到喝茶的好處,當代有位叫盧仝的還專門編寫了《茶歌》,勸大家都喝茶。古代還有許多喝茶成癖的趣事。晉代有位王蒙,酷愛喝茶,凡有客人來,就極力讓人家喝茶,以至引起了別人的恐懼。一次有個人要去見他,臨行前不安地說:“今天要碰上水災了。”宋代的蔡襄善于識別各種茶。當時建安城的能仁寺有棵茶樹長在石縫中,人稱“石巖白”。一次,寺里的僧人把這種茶葉送給一個官吏王禹玉,恰逢蔡襄來訪,王禹玉就用這種茶招待他。蔡襄捧起茶來,還沒喝就說:“這茶很像能仁寺的石巖白,你是怎么得到的?”他的話讓王禹玉深深地嘆服。唐朝的陸羽不僅嗜茶如命,而且對茶很有研究,他寫了一本關于茶的專著叫《茶經》,當時的人都稱他為“茶仙”。后世的人又尊他為“茶神”、“茶圣”。
歷史上,由于民間普遍飲茶,所以朝廷對茶的經營很重視。唐、宋時都曾經設有征收茶稅的條款,并且頒布“茶禁”,禁止私自買賣茶葉,茶葉的產銷都由朝廷掌管。這樣,茶就成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個來源。中國元、明、清各朝直到北洋軍閥、國民政府都曾經征收茶稅。
中國的茶有許多優良品種。不經過發酵制成的茶叫綠茶,象杭州的龍井茶、黃山的毛峰茶、廬山的云霧茶等都是著名的綠茶。經過香花熏制而成的茶叫花茶,所用的花主要是茉莉,還有木樨、薔薇、玫瑰等等。一般認為花茶出現在中國的明朝。花茶既有茶香,又有花香,中國的北方人特別喜愛喝這種茶。經過發酵制成的茶叫紅茶,像安徽的祁紅、云南的滇紅等都是著名的品種。除了以上的茶葉,還有半發酵的烏龍茶,鐵觀音就是著名的烏龍茶。此外還有經過蒸制又放入模具中壓緊的磚茶等等。近年來,為了適應日益加快的生活節奏,人們又開發了各種瓶裝、罐裝的茶飲料,這些茶飲料便于保存和攜帶,它使茶葉的市場進一步擴大。
“茶”在中國形成了淵遠流長的茶文化。隨著城市經濟的興起,在宋代的市井中,專供人飲茶的茶肆特別興盛。茶肆又叫茶坊、茶館。實際上,它的功能已經超出了單純的喝茶,市井小民、過往客商在這里歇腳,民間藝人在這里獻藝,文人墨客也常在這里聚會。茶肆里,茶客們天南海北,無所不談,所以,這里也成了當政者微服私訪、體察民情的好去處。
“茶”還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中國的茶很早就傳到了日本、尼泊爾、印度、中南半島各國,并在這些國家栽培。中國可以說是茶葉的故鄉。
上一篇:舍的解釋|舍的意思|“舍”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葵的解釋|葵的意思|“葵”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