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的解釋|曲的意思|“曲”字的基本解釋
曲在金文中和在篆文中的樣子像植物藤秸編織之形。《說文解字》中解釋說:“曲,像器曲受物之形。或說,曲,蠶箔也。”就是說,曲像器物中間圓曲能夠盛受物體的樣子。或者說,曲是像篩子一樣的蠶薄,也就是養蠶用的器具。這就是曲的本義。《禮記·月令》里寫道:“季春之月,具曲……后妃齊戒,親東鄉躬桑。”意思是說:春末,王后妃子都帶著蠶薄等編織物,一齊到東郊外去采集桑葉。《史記·絳侯周勃世家》里寫道:“勃以織薄曲為生。”是說周勃原是以編織蠶薄為生的。這兩個地方的曲字,都是用的本義,當蠶薄講。
由于編織蠶薄要使所用的編織材料彎曲起來,所以,曲也有彎曲的意思,如曲流是指河道一連串迂回曲折的部分,多在河流的中下游。曲徑就是彎曲的小路。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后院》這首詩里有這樣兩句:“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意思是說:從彎曲的小路可以通向風景優美清靜安閑的地方。后來,“曲徑通幽”被做為一句成語流傳下來,比喻做事情經過曲折取得成功。
據《漢書·霍光傳》記載:有一個人家的煙囪筆直,灶房旁邊還堆著柴草。有一個好心的人勸告這家主人,讓他們把煙囪改彎,把柴草搬走,以免發生火災。這一家不聽,后來果真失火了,幸虧鄰居救助,才把火撲滅。失火的這一家于是擺酒感謝救火者,但沒有請開頭勸他改建煙囪的人。有人說:“曲突徙薪亡恩澤,焦頭爛額座上客。”“突”指煙囪。意思是說:勸告他把煙囪改彎、把柴草搬走的人沒有得到感謝,而因救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卻成了座上客。這里的“曲突徙薪”后來成為成語,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災禍發生。
曲和直是相對的。曲的彎曲意義擴展起來,它也有不直和邪曲不正的意思,引申也有不公正、不正確的意思。例如:歪曲就是故意改變事物的本來面目或對事物作不正確的反映。曲意逢迎,就是違背自己的意愿去順從別人,形容一味討好,沒有骨氣。《三國演義》第8回里寫道:“卓偶染小疾,貂蟬衣不解帶,曲意逢迎,卓心愈喜。”是說董卓得了點小毛病,已作他小妾的美女貂蟬違心地和衣而睡,表現出十分殷勤細心地伺候董卓的樣子,使董卓心里更加歡喜。
邪曲不正是一種不正確的行為,從這個意義引申,曲也含有理虧、過錯的意思。《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里寫道:“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意思是說,秦國提出愿意拿城與我們趙國交換和氏璧,趙國若不同意,理虧的就是趙國;趙國若答應把璧給秦國,可是秦國不把城交付趙國,那過錯就在秦國。這里的曲字都是當理虧或者過錯講。
曲也有局部的、小的意思。清代學者王念孫解釋說:大事叫事,小事叫曲,現在,人們在口語中仍有“曲曲小事”的說法。
中國有一個很著名的地方叫做曲阜,它位于山東省中南部,是春秋時期著名思想家孔子的故鄉,名勝古跡有孔府、孔廟、孔林等等。
曲也讀作qǔ,如樂曲、歌曲、元曲等等。
上一篇:斧的解釋|斧的意思|“斧”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桂的解釋|桂的意思|“桂”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