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的解釋|怪的意思|“怪”字的基本解釋
“怪”字是一個形聲字。左邊的豎心(忄)是“心”字的變形,“心”字如果放在左邊作偏旁,一般都寫成豎心。“心”字是“怪”字的形旁,表明“怪”的本義和心理因素有關。右邊的“圣”字是個聲旁,表示“怪”字的讀音。從現在的讀音來看,一個讀shènɡ,一個讀guài,兩個讀音相去很遠。然而在造字時代,它們的讀音應該是相同或相近的。《說文解字》說:“怪,異也。”這就告訴我們,“怪”的本義是“奇異的,不常見的”。
從本義來看,“怪”應該是一個名詞,也就是奇怪的人、事、物。比如:“妖怪”就是神話、傳說、童話中奇形怪狀、令人害怕、經常害人的精靈。“精怪”就是迷信傳說中多年的鳥獸草木變成的妖怪。“丑八怪”就是長得很丑的人。
當“怪”轉化為動詞的時候,它所表示的就是一種心理感覺:驚奇,驚異。唐代大詩人杜甫,在經歷安史之亂的顛沛流離之后,輾轉回到家鄉,妻子兒女見了他感到非常驚訝,他居然還能活著回來。杜甫在《羌村三首》中寫道:“妻孥怪我在,驚定還拭淚。”其中的“怪”就是“驚奇”的意思。
如果奇異的東西讓人賞心悅目,那自然是好事;可是,奇異的東西如果讓人厭惡,使人產生反感,那就成了壞事。所以,作為心理感受的“驚奇、驚異”如果向壞的方向引申一步,就由心理感受變成了實際行動,成了“埋怨”或“責備”。唐代詩人王建的《織錦曲》,詠唱了織錦女工的辛勤勞作和被剝削的悲慘命運。“一匹千金亦不賣,限日未成宮里怪。”意思是:一匹錦緞就是給我千金我也不敢賣,到期限不能交差宮廷里是要責備我的。由“責怪”的意思構成的合成詞有很多。比如:“嗔怪”是對別人的言語或行動表示不滿。“錯怪”是因為誤會而錯誤地責備了別人。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見怪”這個詞。“見怪”不是看見了很奇怪,其中的“見”字前置于動詞“怪”之前,意思是“我”。“見怪”就是“責備我”。比如說:“事情沒給您辦好,請不要見怪。”“請不要見怪”意思就是:請不要怪我。“見”字當“我”講的還有“見諒”、“見笑”、“見教”等等。
現代口語當中有一個詞,叫“怪不得”。意思是說“不能責備”。比如說:“昨天下了那么大的雨,他沒有趕到,也怪不得他。”“怪不得他”就是說“不能責備他”。可是,同樣一個“怪不得”,在另外一個句子里意思卻完全不一樣。比如說:“天氣預報說今晚有雨,怪不得這么悶熱。”這個“怪不得”的意思是:明白了某種原因之后,就不覺得奇怪了。兩個不同的意思,卻使用了同一個詞。這種情況對于以漢語為母語的人來說,憑語感就可以分辨出來,沒什么困難。可是對于學習漢語的外國人來說,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點。
奇異的東西都是不常見的,從程度上看都是超出常規的。要么特別好,要么特別壞。《紅樓夢》第二十九回中,鳳姐邀請寶玉、黛玉、寶釵去看戲,寶釵說:“罷,罷!怪熱的,什么沒看過的戲!我不去。”“怪熱”就是“很熱”的意思。
上一篇:影的解釋|影的意思|“影”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我的解釋|我的意思|“我”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