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的解釋|張的意思|“張”字的基本解釋
“張”字的本義是把弓弦繃在弓上面,由這個意義引申為把弓弦拉開,“張弓”就是開弓、拉弓。
張弓時,弦被越拉越緊,所以“張”又有了“緊”的意思。《禮記》中說:“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張”指緊,“弛”指松,一張一弛就是一緊一松。
把弓拉開叫“張”,進一步引申,把其他東西拉開、打開也可以叫“張”。比如把船帆展開叫張帆;鳥伸展開翅膀叫張翅;開口叫張口、張嘴;形容憤怒時眼睛睜大叫張目;商店打開了門,開始營業就叫開張。在《晏子春秋》上,有句成語叫“張袂成陰”。晏子是齊國人,他在形容齊國國都臨淄的繁華時說:“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接踵而在,何為無人?”意思是,臨淄城人口眾多,街上的行人肩挨肩,腳跟腳,袖子能遮蔽天日,成為陰天,流下的汗就像下雨一樣。
那么,作為姓氏的“張”和“張”字的本義有沒有關系呢?是有的。傳說中國炎黃子孫的始祖黃帝有許多子孫,他的第五個兒子名叫揮,他發明了弓箭,用來捕獲獵物。他的后人世世代代都掌管捕獵的事情。前面我們已經說過,“張”的本義是給弓上弦,又指拉弓,所以揮的后人就選擇了和他們的職業關系最密切的“張”字作為自己的姓。這是張姓最早、最主要的來源。
在歷史上,張姓人才輩出。戰國時的張儀,以“連橫”的主張游說(shuì)于六國,為秦國的強盛立下了汗馬功勞。作為縱橫家的代表人物,他在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中,占有不可替代的一席之地。
張姓在漢代出了幾位杰出的人物。首先要提到的是留侯張良。張良,是戰國時期韓國貴族的后代,韓國被秦國滅掉之后,他為了復國,結交了刺客,讓刺客在博浪沙用大椎(chuí)襲擊秦始皇,雖未成功,但他的勇氣已經使秦始皇膽顫心驚。后來,他在下邳(pī)遇見黃石公,以謙虛的態度換來了黃石公的《太公兵法》。在反秦的戰爭中,他投奔劉邦麾下,成為劉邦的重要謀士,他屢出奇謀,幫助劉邦奪取了天下,被封為留侯。此時,張良看明白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道理,功成身退,得到善終。
西漢時的張騫,奉漢武帝之命,兩次出使西域,打通了中原地區和西域的聯系,發展了漢朝和中亞各國的友好關系,促進了漢朝經濟、文化的繁榮。
東漢時期的張衡,既是科學家,又是文學家、畫家。他發明了利用水力轉動的渾象儀和測定地震方位的候風地動儀,繪制了中國第一幅比較完備的星象圖,還有指南車、記里鼓車、自動飛行的木鳥等許多發明。他寫的《二京賦》、《四愁詩》等文學作品被廣為傳誦。同時,他還是東漢六大畫家之一。張衡真稱得上一位全才。
此外,在張姓的人物中,像歷史上的名臣張說(yuè)、張九齡、張居正,三國時期蜀國的大將張飛,為中國留下了《春江花月夜》、《楓橋夜泊》這兩首不朽詩篇的唐代詩人張若虛、張繼,以一幅《清明上河圖》使后人領略北宋汴京繁華景象的張擇端,先后以章草和狂草豐富了書法藝術寶庫的張芝、張旭……他們的名字,都在中華民族的史冊上閃耀著光輝。
上一篇:幼的解釋|幼的意思|“幼”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當的解釋|當的意思|“當”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