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的解釋|去的意思|“去”字的基本解釋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去”字的使用頻率是很高的。比如去北京、去上海、去某地之類的話是我們經常說到的。也許“去”字用得太頻繁了,所以對它的意義就沒有認真追究。今天我們就來談談“去”字的來龍去脈。
在中國的古文字甲骨文中,“去”字的上部是一個人形,下面是古人所住的洞穴的出口,整個字表示人從洞口離去的意思,這就是“去”字的本義。《說文解字》說:“去,人相違也。”人相違,就是人離開某個地方。《詩經·魏風·碩鼠》里有一句詩叫:“誓將去女,適彼樂土。”意思是發誓要離開你,到那片樂土去。這里的“去”字用的就是本義。《禮記·苛政猛于虎》中有這樣的句子:“何為不去也?”也就是說:“為什么不離開呢?”其實,“去”的這個意義不僅出現于古代漢語中,而且沿用到了今天。比如,我們委婉地說人死為“去世”,說不再擔任原來的職務為“去職”,正是沿用了古義。
由于離開必然會產生一定的距離,所以“去”又引申出“距離”的意思。唐代大詩人李白的《蜀道難》中有這樣的詩句:“連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掛倚絕壁。”意思是:連綿不斷的山峰與天相距不到一尺。當然,距離不僅可以指空間上的,也可以指時間上的,比如我們所說的“去今久遠”,就是離開現在很久了。由此引申,“去”還可以指“已經離開的、過去的時間”,如“去年”、“去冬今春”等等。三國時魏國曹操的《短歌行》中有這樣的句子:“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其中“去日”就是指過去的歲月,整句詩表現了曹操對時光飛逝的感嘆。
歲月的流逝,距離的疏遠常常在人的心理上造成一種失落感。于是,“去”又產生了一個新的引申義“失去、失掉”,如《三國演義·失街亭》中,諸葛亮痛苦而又惋惜地慨嘆道:“大事去矣,此吾之過也!”這里的“去”就是“失去”或者“失掉”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失去了大好時機,這是我的過錯。這里的“去”還包含有一種極不情愿而又無能為力的情況。在“失掉”這個意義的基礎上,“去”還產生了“去掉、除去”的意思,如“去病”、“去皮”,成語“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等等。
“去”在現代漢語中的常用義是當“前往”講,如“去廣州、去電話、去了一封信”等等。其實,“去”的這個常用義項也是由本義“離開”引申而來的,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中有“陽虎去齊走趙”的句子,意思是陽虎離開齊國跑到趙國。這里的“去”就是“前往”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上古的“去”一般表示“離開”,“前往”的意義是用“往”字來表示的。“去”的反義詞是“留”,如“去留兩難”;而“往”的反義詞是“來”,如“來去自由”。
由“前往”的意義引申,“去”還有“趨向”或“持續”的意義。例如,宋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有這樣的句子:“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意思是說,滾滾東流的長江水,就像大浪淘沙一般,千百年來,淘盡了多少英雄豪杰。這里的“去”就是表示江水流動的方向,也就是趨向。
上一篇:利的解釋|利的意思|“利”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縣的解釋|縣的意思|“縣”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