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的解釋|利的意思|“利”字的基本解釋
“利”本來是一個名詞,表示一種農具。《說文解字》說:“利,铦(xiān)也。”是鐵鍬一類的農具。但是在古代文獻里,作為農具用的名詞“利”沒有留下使用的例子;作為形容詞用的、表示“鋒利”意思的“利”字卻比比皆是。為此,許慎又從“利”這個字的構形出發來解釋“利”的意義。他說:“刀和然后利。從刀,和省。”意思是刀用起來不必剁得咣當咣當響,而是發出順暢柔和的聲音,這樣的刀才是真正的利器。所以這個字由“刀”字和省略了一個部分的“和”字組成,是個會意字。
“利”通常用作形容詞,表示“鋒利”或者“銳利”。兵器的銳利叫“利”,引申后工具的精良也叫“利”。如《論語》中有一句名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是說,工匠要想做好自己的工作,必定要先有精良的工具。
口齒伶俐、能言善辯,一張嘴好比是唇槍舌劍,鋒利無比,這在古代叫做“利口”。通常這個詞是貶義的,指混淆是非,攪亂視聽的行為。有趣的是,這樣的現象出現得很早,在《尚書》里就有記載:“無以利口亂厥官”,意思是不得以言辭搞亂那些官員的治理。后來到了六朝時期,梁簡文帝曾譏刺口才好的大書法家王羲之是“利齒”。再往后,宋代人用“利吻”來譏刺人。“利口”、“利齒”、“利吻”中的“利”用法都是一樣的。
作為形容詞,“利”還可以表示順利、吉利。西楚霸王項羽在垓(gāi)下被漢高祖劉邦打敗,與心愛的虞姬生離死別時唱了一首歌,其中兩句是這樣的:“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zhūi)不逝。”“時不利”,就是時勢不順利的意思。
順利叫“利”,使人順利也叫“利”。如毛澤東有句名言:“毫不利己,專門利人。”意思是絲毫不使自己得利,專門讓別人得利。這種用法其實最早出自佛教用語。在佛典里有“利己”、“利他”的對立。
兵器銳利可以叫“利”,銳利的兵器還可以叫“利器”,引申后國家的權力也可以叫利器。如《老子》第三十六章中說:“魚不可脫於淵,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在后來經常作名詞用,表示利益、功用、贏利。這個用法是從利器所得的效益方面引申出來的。在現代漢語里是個常用詞,就是“利害”的“利”,“利”指“利益”,“害”指“損害”。成語“利欲熏心”,出自宋代文學家黃庭堅的一首詩,說的是貪圖名利的欲望迷惑了心志;而成語“利令智昏”出現得更早,在司馬遷的《史記》里已經被說成是當時的“鄙語”,意思是對利益的追求使得頭腦都不清醒了。
《易經》上說:“為近利,市三倍。”意思是說為了盡快贏利,賣三倍的價錢。后來把“利市三倍”作為一個成語來用,指商人牟取暴利的行為。在這個成語里,“利”和“市”連用成了一個詞,叫做“利市”,指的還是貿易所得的利潤。利潤叫“利市”,經商順利也叫“利市”,引申為好運氣也叫“利市”。舊時把喜慶時候或節日期間的喜錢也叫做“利市”,現代一些地方方言里還有“發利市”一詞,其中的“利市”指的是買賣順利的預兆。
上一篇:蘭的解釋|蘭的意思|“蘭”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去的解釋|去的意思|“去”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