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身居高位,仍以儉約會友。他曾說:“先父在世時,做郡牧判官,有客人來,往往準備酒茶,有時酒行三次,有時酒行五次,沒有超過酒行七次的。酒都是從市場上買的,果品僅是些梨、栗、棗、柿,做的菜肴僅是干肉、肉醬、蔬菜、羹湯,食具是瓷、漆器。當時的士大夫都這樣,沒有人認為這樣不好。聚會雖然不多,可禮儀殷勤;東西雖然簡單,可情誼深厚。而現在的士大夫家,酒要用宮廷方法制造的,果品要用遠方珍貴異樣的,食物花色品種要很多,食具要用配套的,否則就不敢聚會親友。而且往往還要花上幾天的時間準備,然后才敢發出邀請。如果不這樣辦,人們爭相議論,認為是粗俗吝嗇,因此,不隨俗奢侈靡費的人很少了。可嘆啊!風氣敗壞到這樣,身居高位的人,就是不能完全禁止,也不能忍心助長啊!”(《古今藥石》)司馬光本人不隨俗,到老年也是這樣。他年老時住在洛陽,與老臣六七人,經常在城內名園古寺聚會,他們有一個約定,每次歡聚時用果品不過三種,菜肴不過五種,酒則放寬不限量,因為這樣簡易一點,可以多搞幾次這種聚會,所以他們為此聚會起名為“真率會”。(《侍講雜記》)
上一篇:《粗茶淡飯礪大志》中學生儉樸寫作素材
下一篇:《晴天防陰雨》中學生儉樸寫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