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的解釋|徹的意思|“徹”字的基本解釋
“徹”是個會意字。它的繁體字為“徹”,甲骨文和金文的右邊是個又字,又在古代是指手。它的左邊是個鬲(lì)字,鬲是古代的炊具,也是餐具,和鼎是同一類器具,但鼎是銅器,鬲是瓦器。古代平民用鬲,貴族用鼎。成語“鐘鳴鼎食”,指的就是古代貴族高官在用餐時,打著樂器,排列著鼎器來就餐,表示生活的奢侈豪華。這兩種形體的徹字整個字的形象是手拿著鬲,含義是用餐以后把餐具撤走,這就是徹字的本義。古代貴族用餐以后和祭祀以后,要把食具和祭器全部搬走,古人叫“徹”。相傳周天子用餐和祭祀以后,在搬走祭器和食具時還要奏一種叫雍的樂章,古人叫“雍徹”。在古代典籍中,與祭祀、飲宴有關(guān)的徹就有徹鼎、徹饌、徹膳、徹酒等等。
據(jù)《論語》記載:孔子用餐后“不撤姜食”。意思是說,孔子每次用餐都要吃點姜,吃完飯以后也不把姜撤去。姜是和胃的,郭沫若據(jù)此考證孔夫子有胃病。
從撤走食具的含義擴展,徹也指其他方面。《左傳·宣公十二年》里說道:“諸侯相見,不徹軍衛(wèi),警也。”意思是說,春秋時期,各國諸侯相見時,隨從侍衛(wèi)都不離開,目的是為了戒備、保衛(wèi),以保障諸侯的人身安全。這里的徹是當撤除、撤消講。
徹還有破除、毀壞的意思。《詩經(jīng)》里有“徹我墻屋”的話,這里的徹字就是破除、毀壞的意思。南宋時,岳飛率領(lǐng)的岳家軍紀律嚴明,軍中口號有“餓死不搶糧,凍死不徹屋”。這里的徹就是當毀壞講。
《說文解字》中的“徹”左邊加上了雙人旁,說明徹與行走有關(guān),有穿通之義;中間的鬲字變成了“育”字,育字在古代是指肉,所以徹字中間用鬲或者用肉,它的含義是相通的。許慎解釋說:“徹,通也”。是說徹就是穿通的意思。漢武帝時期,有一位有名的說客叫蒯徹,因為他和漢武帝劉徹同名,為了避諱,《史記》、《漢書》便將他改名蒯通。避諱是封建時代特有的禮制。漢代以前的丞相稱相邦,因為漢高祖名邦,所以漢代改相邦為相國。徹作通講,徹夜就是通宵。成語“響徹云霄”,是形容聲音響亮,好像穿透了云層,直達高空。這里的“徹”就是穿通或者穿透的意思。
《莊子·外物》里說:“目徹為明,耳徹為聰。”意思是說,眼睛通達看得遠稱作目明,耳朵通達聽得遠稱為耳聰。這里的兩個“徹”字都含有通達、通曉或者遠達的意思。成語“通天徹地”是形容本領(lǐng)高強。《封神演義》第90回里寫道:“莫說是姜尚幾個門工,何怕你有通天徹底手段,豈能脫得吾輩之手也。”南朝時期,梁代的江淹在《西洲賦》中說:“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蓮就是荷花。紅艷艷的荷花,放在紅妝靚女的懷袖中越發(fā)透紅,所以詩人用徹底來形容。徹底就是又深又透、一直到底的意思。
徹還含有遍和滿的意思。由遍和滿又引申為完全、徹底的意思。《西游記》第22回里寫道:“你這弼馬溫,徹是個急猴子。”這里的徹就是完全的意思。
徹也有清澈透明的意思,不過這個意思現(xiàn)在一般寫作三點水的“澈”字。
上一篇:弦的解釋|弦的意思|“弦”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徐的解釋|徐的意思|“徐”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