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白云蒼狗》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白云蒼狗:bái yún cāng gǒu
詞源:唐·杜甫《可嘆》詩:“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須改變如蒼狗。古往今來共一時,人生萬事無不有。”詞由:唐代,有個詩人名叫李季友,他勤奮好學,為人正派。可他結婚以后,夫妻關系不夠融洽,妻子嫌棄他,最后倆人終于分離了。當時,有些人不知道事情的真相,認為王季友喜新厭舊,想另交新歡,把妻子拋棄了,背地里議論紛紛。杜甫是非常了解王季友的,聽到社會上這些顛倒是非的議論,心里感慨很深,于是寫了《可嘆》這首詩。詩中說:“天上的白云剛剛還象一件清白潔凈的衣服,轉眼間就變幻成一只黑毛狗。從古到今都是這樣,人生道路上千奇百怪的事兒什么沒有呢?”詞義:天上的浮云象白衣裳,頃刻之間又變得象蒼狗。蒼:灰色。比喻人生世事變幻莫測。
書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二:“榮枯本是無常數,何必當風使盡帆?東海揚塵猶有日,白衣蒼狗剎那間。”清·姚鼐《慧居寺》詩:“白云蒼狗塵寰感,也到空林釋子家。”魯迅:《“華蓋集”后記》:“真是世事白云蒼狗,不禁感慨系之矣!”
上一篇:成語《生而知之》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百尺竿頭》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