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解釋|外的意思|“外”字的基本解釋
“外”是一個左右結構的會意字。它的金文左半部的“夕”字像夜晚剛剛露出來的月牙,右半部的“卜”是占卜的意思。《說文解字》里說,夕就是傍晚,它由月字現出一半來表意。卜是指用火燒龜甲而裂成紋路縱橫的樣子。在遠古時代,人們是用占卜這種方法來預測未來,所以卜也就是指占卜。由此可知“外”是指在傍晚時占卜。一般情況下占卜要在天亮的時候;在傍晚占卜,可見對所占卜的事情不是很重視,所以“外”的本意是指疏遠。《說文解字》里解釋道:“外,遠也。”《周易·否》中寫道:“內小人而外君子。”意思是親近小人就會疏遠君子。
“外”由疏遠含意引申也指關系疏遠的人或事。這是相對而言的。例如:外省是相對于本省而言的,外人是相對于關系親密的自己人而言的,外號是相對于正式名稱而言的。古代的卿大夫,在別國的君主面前自稱為“外臣”。所以,“外”字后來又特指外國,如我們把外國僑民稱為外僑,把同外國的貿易稱作對外貿易,把外來的欺凌和侵犯叫外侮,把外來的禍患叫外患等等。《紅樓夢》第三回中說道:“或有委屈之處,只管說,別外道了才是。”這里所說的“外道”,就是由外字的相對意義引申出來的見外、客氣的意思。
“外”字最常見的意義是指外面,與“內”相對,如“室外”、“門外”、“外表”等等。《世說新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三國時有一個名士叫鐘會。他寫《四本論》剛剛完成的時候,非常希望讓大學問家嵇康給看一遍。于是就把稿子揣到懷里,向嵇康的住處走去。但他還沒走到嵇康的門口就停下了腳步,感到此事很為難,稿子不敢從懷里拿出來。后來終于鼓起勇氣,把稿子掏出來,遠遠地站在門外,使勁兒地把稿子扔進門里,然后轉過身便急匆匆地跑開了。這個故事里的鐘會因為沒有勇氣走進屋里,只好站在門外把問題解決了。
由“外”組成的成語中,“外”字大多都是指外面的意思。如成語“外寬內深”是說表面看寬厚隨和,內里的心機卻隱藏很深。《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里說:“弘為人意忌,外寬內深。”意思是說,公孫弘為人猜疑嫉恨,外表寬宏大量,內心卻城府很深。成語“外剛內柔”、“外親內疏”等等,其中的“外”都是指外表、表面。
古代的夫妻之間常以“外”、“內”相稱。妻子在別人面前稱自己的丈夫為“外人”。“外戚”通常特指帝王的母親家或妻子家的親屬。《史記·魏其武安侯內傳》中說:“魏其、武安,皆以外戚重。”這里說的是,魏其侯竇嬰是孝文皇后堂兄的兒子,武安侯是孝景皇后的同母兄弟。他們都因為外戚的關系而身居要職。
“外”還指傳統戲曲的角色、行當。元代戲曲中有扮演外末、外旦、外凈等角色,大致相當于末、旦、凈等行當的次要角色。明清以來“外”逐漸成為專演老年男子的角色,表演上基本與生、末相同,一般戴白滿須,如昆劇《浣紗記》的伍員、《鳴鳳記》的夏言等等。
上一篇:處的解釋|處的意思|“處”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妻的解釋|妻的意思|“妻”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