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的解釋|處的意思|“處”字的基本解釋
“處”字的繁體寫作“處”,從字形上看,很像一個人長個虎腦袋靠在矮桌子上休息。其實虎頭是這個字的讀音。《說文解字》說:“處,止也,得幾而止。”意思是:“處”的本義是“停止”。“幾”是一種又小又矮的桌子,可以在上面放東西,也可以靠著它休息。“得幾而止”就是靠著矮桌子休息的意思。
二十四節氣中有一個“處暑”,時間大約在陽歷的八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為什么叫“處暑”呢?“處”的本義是停止,也就是說暑氣到此為止。從此以后,天氣就逐漸變得涼爽起來了。
“處”字由它的本義“停止”引申為“居住”。《墨子·節用》篇里說:“古者人之始生,未有宮室之時,因丘陵掘穴而處焉。”意思是:古代人們還沒有住上房屋的時候,就依靠著丘陵挖掘洞穴居住。大概很像現在陜西農村所住的窯洞,只是比較簡陋罷了。這里的“處”就是居住的意思。成語“五方雜處”,形容大都市的居民復雜,從什么地方來的人都有,大家共同居住在一個城市里。這里的“處”也是居住的意思。
由“居住”的意思稍微向外擴展一下,就是“在某個位置上”。《老子》第六十六章中說:“圣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意思是:圣人在老百姓之上的位置,老百姓不覺得沉重;圣人在老百姓之前的位置,老百姓也不覺得有妨害。成語“處之泰然”,是形容碰到困境、厄運或異常情況時,毫不在乎,鎮定自若。這個成語也可以說成是“泰然處之”或“泰然居之”。其中的“泰然”是毫不在意的樣子。“處安思危”,是指處在安定的環境中要想到可能產生的危難禍害。《樂府詩集》中有“居高念下,處安思危”的句子,意思是說,具有至高無上權力的人,要時刻想到可能產生的危難禍害。
在古代,女子沒有出嫁叫“處女”,男子沒有做官叫“處士”。對于“處女”一詞,人們都比較熟悉,知道是沒有出嫁的女子,而且還經常用來比喻初次做某件事。如“處女作”就是第一部作品;“處女地”就是沒有開墾的土地等等。
人們處在什么位置上,固然可以由自己來決定,但是也可以由別人來安排。站在別人的角度說,“處”又有安排、處理的意思。宋代作家王安石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中說:“處工于官府,處農于畎畝,處商賈于肆,而處士于庠序。”意思是:安排工匠在官府,安排農民在田野,安排商人在市場,安排處士在學校。這些“處”字都當安排講。
“處”由居住的意思還可以引申為在一起工作或交往。如我們通常所說的“相處”、“處得來”、“處不來”、“和平共處”等等。
一般說來,“處”通常都讀三聲,當“處”由動詞“居住”的意思又引申為名詞“處所”、“地方”的時候,讀音則由三聲變為四聲(chù)。如:貿易代表處、住處,你去何處等等。唐代詩人杜牧有一首膾炙人口的《山行》詩:“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這里的“白云生處”,就是白云升起的地方;“徑”指小路;“坐”當因為講。
上一篇:城的解釋|城的意思|“城”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外的解釋|外的意思|“外”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