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的解釋|陽的意思|“陽”字的基本解釋
“陽”在甲骨文中左部的符號表示山,右部的符號是“昜”。表示太陽和陽光。簡化字的“陽”左部仍然是表示山的符號,右部是“日”,變成了一個新的會意字。其實這種寫法的“陽”,很久以前就作為一種俗體存在。
遠古的時候,日升日落這樣的自然現象啟發了人們最初的方位意識,而中國山川多數是東西走向,人們總是看見太陽照在朝南的山坡上,所以山的南面叫“陽”。“陽”的本義是指朝著太陽的山的南面。
如果參照河流,在峽谷中人們總是看見陽光照在北岸,河流的北岸就是“陽”。《詩經·秦風·渭陽》中有這樣的句子:“我送舅氏,曰至渭陽。”“渭陽”就是渭水的北面。中國有不少山脈河流的地方就是用“陽”來命名的,如“衡陽”就是在衡山之南,“洛陽”在洛水之北。
“陽”又由“山向陽的一面”引申為所有物體向陽的部分。《周禮·考工記·輪人》中談到制作車轂選材的問題時說,必須先把樹木刻上記號,區別向陽和背陽的部分,因為樹木向陽的部分紋理細密而堅硬,背陽的部分則相反,因此要用火燒烤,以增加它的密度和硬度。現在建筑物向陽的一面我們還稱“陽面”。
“陽”還泛指“正面”。顧炎武在《日知錄·錢面》中寫到:“自昔以錢之有字處為‘陰’,無字處為‘陽’。”這是說自古以來錢幣都是以有字的一面為反面,無字的一面為正面。
“陽”又引申為“顯露”,《莊子·達生》中有這樣的句子:“無入而藏,無出而陽。”這句話的意思是不出入偏僻的地方而把自己隱藏起來,也不出入仕途而張揚顯示自己。這里的“陽”和“藏”是相對而言的。
凸出的東西自然是顯露的,“陽”又指“凸出”,“陽文”就是指印章或某些器物上所刻或所鑄的凸起的文字或花紋。
太陽給人們帶來光明和溫暖,因而“陽”又有“明亮”、“鮮明”的意思,如《詩經·豳風·七月》:“載玄載黃,我朱孔陽,為公子裳。”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絲麻有黑也有黃,我的紅絲最鮮亮,送給公子做衣裳。“陽”也表示“溫暖”。我們常說的“陽春”,就是“溫暖的春天”。
“陽”又是一個和“陰”相對的古代哲學概念。中國古人認為,任何事物都包含兩個方面,有南,就有北;有炎熱,就有寒冷;有正面就有反面……凡是高的、大的、尊貴的、仁慈的、剛強的、凸出的、溫暖的、硬的、正的等等都為“陽”,反之,則為“陰”。天與地、日與月、男與女、夫與妻、君與臣等等所有的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都可以用“陽”和“陰”來比附。
陰陽不但相伴產生,而且相互轉化,彼此消長。沒有高,就沒有低;沒有失敗就沒有成功。過多的財產會吸引盜賊,漂亮的容貌會招來侵犯。快樂的盡頭常常是不幸的開始,而災難的頂峰卻又孕育著新的希望。因而古人認為,在不幸面前應該從容,在成功面前應該冷靜——只有適度,才能趨利避害,才能使自己成為有修養的人。
上一篇:郎的解釋|郎的意思|“郎”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頁的解釋|頁的意思|“頁”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