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的解釋|花的意思|“花”字的基本解釋
“花”是一個形聲字。上面的“草字頭”是它的形旁,表明這個字的本義和植物有關;下面的“化”字是它的聲旁,表明這個字的讀音。它的本義是種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花”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組成,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和顏色,一般花謝后結(jié)成果實。
“花”是一個后起字,《說文解字》中沒有這個字。那么“花”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有的呢?清代學者顧炎武在《唐韻正》一書中說:考察一下“花”字,在南北朝以前的各種書籍中見不到“花”字,只有在《后魏書·李諧傳》中才見到這個“花”字,《李諧傳》中載有一篇他自己所做的《述身賦》,其中有這樣兩句話:“樹先春而動色,草迎歲而發(fā)花。”意思是:樹到了春天就會改變顏色,草到了春天就會開花。從顧炎武這番話來看,“花”字的出現(xiàn)大約是在南北朝時期。
在“花”字沒有造出來之前,是用“華”字來表示花的。“華”是一個象形字,上面像蓓蕾,下面像莖和葉。據(jù)高鴻縉《中國字例》一書說:是秦朝人在這個字的上面又加上一個草字頭。在先秦兩漢的古籍中,所用的都是“華”字。《詩經(jīng)·桃夭》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里的“華”字,就是“花”的意思。南北朝以后,雖然“花”字已經(jīng)出現(xiàn),卻并沒有立刻取代“華”字。今天在許多成語中,也保留了“華”而不用“花”字,如“華而不實”、“春華秋實”等等。
因為“花”的顏色姿態(tài)各異,有著很高的欣賞價值。所以,“花”就不僅僅表示花朵,而擴大為所有的可供觀賞的植物。如“種花”、“買花”,種的、買的不僅僅是花,而是整株植物。
在語言日積月累的歷史中,“花”的意義也在不斷地擴大,有相當多的東西,根本就不是花,只是因為形狀像花,就被我們統(tǒng)統(tǒng)稱作花了。比如飛濺起來的水,其形狀很像一朵花,我們稱它為水花、浪花;冬天下的雪?我們稱之為雪花;煉鋼時飛濺出來的火星?我們稱作鋼花;供觀賞用的焰火我們把它叫做禮花。
“花”字的意義由形狀像花的東西,逐漸演變出各種顏色、各種形狀、各種品種混在一起的意思。
在計算時間的時候,古代有一種干支記日法。把十個天干和十二個地支交叉搭配,一共搭配出六十個單位,因為天干的第一位是“甲”,地支的第一位是“子”,又因為是交叉搭配的結(jié)果,所以就被稱作六十花甲子。人的歲數(shù)過了六十歲,就被稱作年過花甲。
記錄人的姓名的本子,叫做花名冊。那是因為人的姓名各個不同,混合在一起。
由“混雜”的意思再向前發(fā)展一步,就有“模糊不清”的意思。如:眼花,老花眼。唐代詩人杜甫在《飲中八仙歌》中這樣描寫賀知章:“知章騎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意思是:賀知章喝醉了酒,騎在馬上搖搖晃晃,雙眼看不清道路,一下子掉在井里,居然在井底繼續(xù)酣睡。
如果使用種種方法讓別人看不清,那就是虛偽,就是迷惑人。比如:耍花招,花言巧語等等。
上一篇:膏的解釋|膏的意思|“膏”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花的解釋|花的意思|“花”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