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的解釋|柳的意思|“柳”字的基本解釋
柳是一個形聲字,左邊從木,右邊的卯表示讀音。《說文解字》中說:“柳,小楊也。”把柳樹歸在楊樹這個大類之中。清代學者段玉裁說:“楊之細莖小葉者曰柳。”因此在古代詩文中,經常有楊、柳通用的現象。如南朝梁元帝的詩中有“巫山巫峽長,垂柳復垂楊”這樣的句子。這里的“垂楊”實際上就是“垂柳”。
柳樹是一種落葉喬木或灌木。它的枝條柔韌纖細,葉片狹長,極富美感。所以過去常用柳枝柳葉來形容女人的體態容貌。如柳腰,用來形容女子纖柔的腰肢。柳眉用來指女子細長秀美的眉毛。
此外,柳絮是指成熟的柳樹種子。因為柳樹種子上附有白色的絨毛,隨風飛落如飄動的棉絮,故稱柳絮,也叫柳綿。宋代文豪蘇東坡的詞中就有“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的句子。柳樹是一種生長力和繁殖力極強的植物,故有“有心栽花花不發,無意插柳柳成蔭”的說法。柳樹一般是在初春時節抽枝發芽,暮春季節揚花結子,故又稱春柳。唐代詩人杜甫曾有詩曰:“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是柳條。”春柳作為報春的使者,早就與人們的生活結下了不解之緣。自古以來,每當春暖花開的季節,在民間就有很多與春柳有關的風俗,如插柳、折柳、贈柳、戴柳、射柳等。
據《風土記》這本書的記載,中國民間插柳習俗起源于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相傳晉國忠臣介子推輔佐晉文公登上王位后,急流勇退,隱居在綿山,不幸與母親一同燒死在一棵柳樹下,百姓們為了紀念他,每逢清明節這一天都要折枝柳條插在自己家屋檐的門楣上以示追念。后來,插柳漸漸演變成為人們追念先人和忠烈的一種風俗。因此,清明節也被稱為“柳節”。
折柳送別則有兩層寓意:一是柳樹極易生長,用它贈送友人比喻無論漂泊何方都能枝繁葉茂,落地生根;二是“柳”與“留”諧音,折柳含有“挽留”之意。據史書記載,折柳送別之俗,始于漢代。在六朝時無名氏的《三埔黃圖》一書中,記述了在長安城東郊灞橋折柳送別的場面。這也是折柳與送別相聯系的最早記載。王維的《渭城》詩:“渭城朝雨硏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一首折柳贈別的名作,千百年來傳誦不衰。
柳樹婆娑婀娜,柔絲萬縷,自古就被視為綿綿愛情的象征,成為文人墨客筆下贊美愛情的題材。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楊柳枝》:“依依裊裊復青青,勾引春風無限情。白雪花繁空撲地,綠條絲弱不盛鶯。”寫出了戀人之間柳絲情長、綿綿無涯的思念之情。唐人獨孤及的《官渡柳歌》:“遠客折楊柳,依依兩言情”,則寫的是情人在柳下相贈樹枝、傾吐內心的纏綿戀情的情景。
柳字還可用作姓氏。春秋時代魯國的名大夫展禽,他的封邑在柳下這個地方,死后謚號為“惠”,故又稱柳下惠。他的后代即以邑名柳為氏。歷史上顯赫有名的柳姓人物有唐代的大文學家柳宗元,大書法家柳公權,以及宋代大詞人柳永等。
上一篇:染的解釋|染的意思|“染”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梁的解釋|梁的意思|“梁”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