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的解釋|伐的意思|“伐”字的基本解釋
伐是一個會意字,由人手持古代兵器戈來會意。甲骨文、金文字形都是用兵器戈來砍殺人的脖頸。《說文解字》里說:“伐,擊也。”《廣雅》里說:“伐,殺也。”意思是說,伐就是擊殺。三千多年前,商朝奴隸主實行一種殘酷的人祭制度,而種種祭祀中有一種就是砍頭的伐祭。他們把多半從戰爭中俘獲來的奴隸用來祭祀先祖。甲骨文中伐字的形象可以說是奴隸制時代殘酷現實的寫照。
商周時代,重視祭祀和戰爭。由于戰爭就是殺伐,所以那時把對外征討用兵也叫做伐。周朝,對戰爭的形式專門作了具體的規定。《左傳·莊公二十九年》里說:“凡師,有鐘鼓曰伐,無曰侵,輕曰襲。”意思是,軍事行動,鳴鐘擊鼓公開聲討的叫做伐,不鳴鐘擊鼓悄悄地行動稱為侵,而那種乘人不備偷偷地打擊稱為襲。所以,《左傳·曹劌(ɡuì)論戰》中的十年春,齊師伐我之說,就是指齊國軍隊大張旗鼓地來攻打魯國。
伐字的討伐的意思,留下了吊民伐罪、大張撻(tà)伐之類的成語。吊民伐罪的意思是撫慰受苦的老百姓,討伐有罪的統治者。如梁朝周興嗣的《千字文》中就有兩句是:“吊民伐罪,周發殷湯。”意思是說,吊民伐罪,做得最好的是周武王和商湯王。周發是指周武王姬發,他討伐商紂王,滅了商;殷湯是指商湯王,他討伐夏桀,滅了夏。大張撻伐的意思是對敵人大規模地進行武力征討,或者對敵人進行猛烈的攻擊。
由于奴隸主階級崇尚武功,在戰爭中殺死敵人就是立功,因此,伐也當功勞講。如《史記·魏公子列傳》中說“此五霸之伐也”。五霸之伐就是指像春秋五霸那樣大的功勞。
戰功中殺敵是很重要的,所以伐又有了夸耀的意思。成語伐功矜(jīn)能就是夸耀自己的功勞和才能;矜功自伐,就是自夸功勞。
伐的砍殺的意思,自然引申出削除、除掉的詞義來。古代小說《太平廣記》一文中說:“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剝皮伐毛,吾生來已三洗髓五伐毛矣。”成語伐毛洗髓,就是出自這里。它是說除掉舊的毛發,清洗舊的骨髓。原指傳說中的仙人脫胎換骨,返老還童。后用它來比喻清除污垢,重新做人。
伐的砍殺的意思,也用在其他事物方面。伐木就是砍樹,伐山石就是開山取石。《詩經·伐木》中,有這樣幾句話:“伐木丁丁,鳥鳴嚶嚶。出自幽谷,遷于喬木。”這是說砍伐樹木,發出丁丁的聲音。鳥兒鳴叫,發出嚶嚶的聲音。它們飛出深谷,遷上高高樹林。喬遷和伐木這兩個典故,就源于這里。喬遷、喬遷之喜用來表示喜遷新居的歡樂,而伐木是用來表示朋友間的友誼深厚。
伐柯的典故出自《詩經·伐柯》:“伐柯如何?匪斧不克。取妻如何?匪媒不得。”意思是,如何砍伐制作斧柄的木頭?沒有斧子是不成的。如何娶得所愛的妻子?沒有媒人是不成的。后來,人們便以伐柯指代做媒,以伐柯人指代媒人。如宋朝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說:“其伐柯人兩家通報,擇日過帖。”句子中的伐柯人就是指媒人。
上一篇:仙的解釋|仙的意思|“仙”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休的解釋|休的意思|“休”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