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的解釋|未的意思|“未”字的基本解釋
“未”字是一個象形字,從字形來看,“未”像是樹木枝葉重疊的形狀。《說文解字》中把未字解釋成滋味的“味”,因為地支的未月,代表六月,金、木、水、火、土五種物質(zhì),木在未月,而這時萬物長成,枝繁葉茂,果實成熟,一切都是有滋有味的。所以,未字用樹木的枝葉重疊來象征果實成熟有滋味。因此,“未”字的本義就是指滋味,于是,后世人就把它借用來作未來和未有的未。
現(xiàn)在人們常說的“未”大多是表示“沒有”、“不曾”的意思,如未婚、《未成年人保護法》、未上班等等。《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中寫道:“臣謂君之入也,真知之矣,若猶未也,又將及難。”意思是說,小臣原來認為國君回國以后已經(jīng)了解情況了,如果還沒有,就會又一次遭到禍亂。《史記·宋微子世家》中寫道:“襄公與楚成王戰(zhàn)于泓。楚人未濟,目夷曰:‘彼眾我寡,及其未濟擊之。’”是說,宋襄公的軍隊在泓水這個地方與楚成王的軍隊作戰(zhàn)。楚軍還沒有渡完河時,他的弟弟公子目夷勸他說:“敵人兵多,我軍兵少,趁他們渡河的時候攻打他們。”
中國成語故事中的未字有不少是當“沒有”講的。如未可厚非,是說不可以過分地責難或否定。成語“未老先衰”是指沒有到老年而人已經(jīng)衰老了,如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嘆發(fā)落》一詩中寫道:“多病多愁心自知,行年未老發(fā)先衰。”就是說,多病多愁自己的心里自然知道,正當大展宏圖之時,年齡還沒有老而頭發(fā)卻已經(jīng)脫落了。成語“未雨綢繆”出自《詩經(jīng)》,原文是:“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意思是,趁著天還沒有下雨,取那桑枝泥土,修繕好門窗。后來就用“未雨綢繆”比喻事先做好準備。
“未”還當“不”講,如《史記·范雎蔡澤列傳》中這樣說道:“人固未易知,知人亦未易也。”意思是,人固然很難被別人了解,而了解別人也實在是不容易啊!有一個成語叫“未能免俗”,出自《世說新語》。說的是“竹林七賢”中的阮籍,他的家族中貧富不均。阮咸、阮籍住在路的南面,阮姓中的其他人家住在路的北面。路北的阮家都很富有,路南的阮家比較貧窮。當時有一個風俗,七月七日要曬衣服,可以防止蟲子蛀食衣服。到了七月七日那天,路北的阮姓人家大曬衣服,都是各種綾羅綢緞。阮咸也用竹竿掛著一條粗布短褲曬在庭院中。有人認為他的做法很奇怪,也沒有必要。阮咸回答說:“我未能免除世間習俗,姑且這樣做一做罷了。”后來,人們就用這個成語比喻不能免于世俗的習慣行事方法。
未還是地支的第八位。在古代歷法干支紀年方法中,未還能和天干的十個字搭配起來用于紀年,如1967年為農(nóng)歷丁未年。未用來紀時指午后十三時至十五時。
未央宮,是西漢的皇宮,遺址在今天的陜西省西安市漢長安故城內(nèi)的西南角。
上一篇:木的解釋|木的意思|“木”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李的解釋|李的意思|“李”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