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的解釋|曹的意思|“曹”字的基本解釋
“曹”是一個會意兼形聲的字。在金文中,上面的部分代表打官司的雙方,也就是原告和被告,也表示讀音;下面的“曰”字表示訴訟。《說文解字》說:“曹,獄之兩曹也。”“曹”的本義就是打官司的雙方。打官司的雙方在爭辯,也就是“曹”字由打官司的雙方,引申為“成雙”、“成對”。唐代詩人孟郊在《秋懷》詩的第十二首中說:“蹇行散余郁,幽坐誰與曹?”意思是說:我慢慢地行走著,有時一個人獨自坐著,這樣來驅(qū)散我胸中的郁悶,誰能做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呢?這里的“曹”字指的就是和自己成為朋友的人。
“曹”字由“成對”進一步擴大為“一群”。唐代詩人杜甫在《曲江三章》中說:“白石素沙亦相蕩,哀鴻獨叫求其曹。”意思是:曲江水下的白石、素沙,在流水中搖蕩不定,孤雁哀鳴,好像在尋找雁群。這里的“曹”指的是成群的大雁。
“曹”字再由“一群”擴大為“同類”,范圍更大,數(shù)量更多。《史記·袁盎傳》里說:梁王想成為漢景帝的接班人,但是在袁盎勸說下,梁王的企圖沒有得逞。梁王因此特別仇恨袁盎,就派了一個刺客去行刺袁盎。刺客到了關(guān)中,聽到人們對袁盎贊不絕口,不忍心殺害袁盎,而且對袁盎說:我受梁王的派遣來刺殺您,因為您是好人,我不忍心刺殺您。但是在我后面,“刺君者十余曹”,意思是還有十幾批刺客要來刺殺您,請您多加防備!“十余曹”,就是“十幾批”,“曹”就是“一批同類的人”。初唐作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被稱為“初唐四杰”。但是后來卻有一些人批評這四個人的文風(fēng)不正。杜甫在《戲為六絕句》的第二首詩中,給予了無情的駁斥:“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意思是:你們這批人死亡的時候你們的名字也會隨之消失,而“四杰”的文章像長流不息的長江、黃河那樣萬古流傳。“爾曹”就是“你們這批人”的意思。
“曹”字還是姓氏。“曹”姓起源比較早。根據(jù)《通志·氏族略》的記載,周武王滅掉商朝之后,把他的弟弟叔振鐸封在陶丘這個地方,國號為“曹”,這個國家后來被宋景公消滅了,叔振鐸的后代就以“曹”為姓氏。在歷史上,曹姓的名人很多。大家所熟知的最有名的就是三國時代的政治家、軍事家曹操,人稱曹公。
宋代科學(xué)家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說:江浙一帶的人都把梅子叫做曹公,就是因為有過一個望梅止渴的典故。故事說曹操的軍隊在行軍中口渴難忍,曹操心生一計,對大家說,前面有一片梅林,我們加快趕路,到前面去吃梅子。經(jīng)他這么一說,士兵們個個嘴里冒出了酸水,不再口渴了。
“蕭規(guī)曹隨”是一個典故。漢朝的第一任丞相是蕭何,第二任丞相是曹參。曹參對前任丞相的政策、法令全盤繼承過來,一點也沒有改變。后來人們便把全盤繼承前代法規(guī)的做法叫做“蕭規(guī)曹隨”。
上一篇:是的解釋|是的意思|“是”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木的解釋|木的意思|“木”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