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的解釋|律的意思|“律”字的基本解釋
“律”字出現得很早,是個會意字。
在《說文解字》中,把“律”解釋為均布。均布是“范天下之不一而歸于一”,也就是把雜亂無章的事情歸納為有序有章;規章、法則是“律”的本義。
古人用竹子、玉石和金屬制作“管”這種樂器,中間掏空,兩端不封死,上面一側鉆出六個小孔,孔的大小和相互距離有一定的規定,這種管可以確定音律、樂律。以管定律的“律”指音律和樂律。相傳黃帝命令一個叫伶倫的人造律尺,以調音律。伶倫就地取材,把黍(shù)的長度作為這種尺的基本單位。黍比小米粒大一點兒,也是草本植物。一黍的縱長度為一分,九分定為一寸,九寸定為一尺,八十一粒黍縱向排列的長度叫律尺,也叫縱黍尺。
“律”字同古代音樂有關,樂律有陰陽之分。十二種樂律中,陽六個,叫律;陰六個,叫呂;它們合稱為律呂。黃鐘為律首,大呂為呂四,“黃鐘大呂”形容音樂和文辭正大莊嚴,不同凡響。
現代人怎么也想不到中國古人把理發叫律。這里的理發不是俗稱的剃頭、剪頭,把長頭發剃剪成短頭發,而是指用篦子梳理頭發,把蓬亂的頭發梳理整齊,律是梳理。《荀子》一書說“三律而止”,“三律”不限于梳理三次,“三”不是定數,而是多次的意思。
事物的開始、開端也叫律。有了開頭,便會有中間,有結尾,整個發展過程的特點、規律,從一開始就會逐漸顯現出來,把開端叫作律,是有道理的。
“千篇一律”的“律”是概的意思,一律就是一概,一概就是一樣。這里的“一律”是大同小異的意思。
“嚴于律己”中的“律”是約束的意思。它常同寬以待人相連用,反映了對己對人的態度,是做人和為人之道。此外,我們平時還喜歡說“自律”,或者說“律以重典”,這些詞語中的律字也是約束的意思。
“師出以律”的“律”字是對軍隊的規范,這個律是指軍法。在這里,律和法有相同的含義。
在中國,很多人都知道律詩。不過,這里說的律詩不是指從事法律事務的律師,而是指一種詩歌體裁。中國律詩的鼎盛時期是在唐朝。李白和杜甫都是那個時代的著名詩人。律詩分為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五言律詩每行五個字,七言律詩每行七個字,律詩里第二、四、六、八句押韻,中間四句必須對偶,也叫對仗,如杜甫《春望》中的“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和崔顥(hào)《黃鶴樓》中的“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就是律詩中的名句。
中國的律詩朗朗上口,美不勝收。律詩中的“律”字,正是對古代詩歌創作的一種規范。但是由于律詩對押韻、對仗的格式要求很嚴格,這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人們表達思想情感。
上一篇:開的解釋|開的意思|“開”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扶的解釋|扶的意思|“扶”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