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的解釋|工的意思|“工”字的基本解釋
工是個象形字。甲骨文像斧頭一類的工具,下部是斧頭鋒利的刃部。金文更像一把鏟子。小篆中,斧頭刃變成了一橫,這樣就使文字符號化,書寫很方便。
工字的本義指工具,但這種用法在古籍中很少見。我們見到的一般都是它的引申義。
工字從工具的本義引申,指手拿斧頭這類工具干活的人,也就是泥瓦匠、木匠、工匠等等。《左傳·隱公十一年》里有“山有木,工則度之”,是說山上有樹木,工匠去挑選。這里的工指的就是木工。
隨著字義的發展,工泛指從事各種技藝的人。如《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里有:“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意思是,叫樂人為他歌唱《詩經》里的《周南》和《召南》。這里的工是指樂人。又如《論語·衛靈公》中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意思是,工匠要想把他的事情做好,必須先使他的工具鋒利。這里的工就是泛指。工女是指從事蠶桑、紡織、縫紉等工作的女子。女工現在是指女性的工人。
工又指工作、勞動和工程。如做工、加工、施工、竣工。
工人做工要精巧、細致,因此工又引申出精巧的意思。唐代韓愈在《進學解》中說:“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其中的工字就是細致、巧妙的意思。這句話的原意是,揚雄(也就是子云)和司馬相如作品的文風和內容雖然不同,但都有非常高超的藝術技巧。成語異曲同工或者同工異曲,意思是曲調不同而同樣精巧,比喻兩句話的說法不一樣,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的兩種做法都巧妙地達到目的。
由工的精巧義,引申出擅長、長于的意義來。如《韓詩外傳》里有:“昔者舜工于使人,造父工于使馬。”意思是舜擅長使用人,造父擅長駕馭馬。現在還有工詩善畫、工于心計、工于戲曲唱腔設計等說法。由工的精巧義,又引申為技巧。如武工、唱工、做工等。
工力悉敵的故事,說的是唐朝中宗皇帝曾經在一年正月的最后一天,駕臨昆明池賦詩,會群臣應制,還在帳殿前搭起了彩樓。群臣應制百余篇,皇帝命上官昭容坐在樓上,從群臣應制之作中選出一首作為新翻御制曲,也就是作為皇帝所作曲的新詞。眾大臣都集合在樓下,翹首以待上官昭容的評判和選擇。不大時間,樓上紙落如飛,眾臣各自認領自己的作品揣起來,可是沈佺(quán)期、宋之問二人的詩尚未落下。又過了一會兒,一張紙從樓上飛墜下來,眾臣們競相拾取。拿起來一看,原來是沈佺期的詩,上面寫著:“二詩工力悉敵。”意思是說沈、宋二人的詩作,功底和才力完全相當。后來,因為沈佺期的詩落尾一句沒有宋之問的詩落尾一句向上有力,所以,最后選中了宋之問的詩作。
工夫一詞,指的是做事花費的時間、精力,有時也指空閑時間。
上一篇:川的解釋|川的意思|“川”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帝的解釋|帝的意思|“帝”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