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微杜漸》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防微杜漸的拼音:fánɡ wēi dù jiàn
解釋 在錯誤或壞事剛萌發時,就加以制止,不使其發展。
出處 《宋書·吳喜傳》:“且欲防微杜漸,憂在未萌。”
吳喜(426—471),南朝宋時臨安人。吳喜從小就讀了不少書,將軍沈演之要他抄寫有關皇帝言行舉止的起居注,吳喜一口氣抄完后竟能順利地背誦出來。沈演之曾經寫好表章準備上奏給皇帝,但臨上奏前丟失了稿本,非常著急。吳喜曾經見過一次這個奏章,于是馬上把表章默寫出來,沒有一點錯漏。因為這些事,沈演之非常器重他,經常向皇帝推薦。
宋明帝即位后,四方反叛,東部尤其厲害。吳喜請求帶精兵三百東征,明帝大喜,封其為建武將軍。吳喜東征大捷,隨后又率部南征,再獲大勝。吳喜精通兵法,征戰有功,屢被封賞,擔任了許多要職。宋明帝重病之后,擔心吳喜功高名大,將來不能扶助幼主,就將他賜死。
吳喜死前一天,宋明帝給幾位重臣發布了一份詔書,羅列了吳喜的很多罪狀。詔書說:“吳喜出身卑賤貧寒,從小替人跑腿,所以能言善辯,妄行欺詐,輕佻狡媚,詭計多端。吳喜依仗主上恩寵,假借朝廷威望,玩弄權術,結交士人,邀取人心,結黨營私,實為國家的禍害。吳喜的罪惡深重如山,縱使他以前有功勞,也不足以抵消這些罪惡。再說如果打算防范錯誤,就應當在事情未萌生之前就加以考慮。你們是國家重臣,如何處置吳喜應當同你們商量。我打算明天給他發一份詔書,對他嚴加責備,讓他自我了斷,不知你們意下如何?”這樣一來,處死吳喜就成了大家商議的結果,理由就顯得比較充分了。
例句
腐敗現象極具腐蝕性與傳播性,如果我們不從小事做起,防微杜漸,那些細微的苗頭最終會釀成民族衰亡的大禍。
上一篇:《閉門思過》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風聲鶴唳》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