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退避三舍的拼音:tuì bì sān shè
解釋 舍:古代行軍的里程單位,三十里為一舍。指后退九十里。比喻對人讓步,不與對方較量高低,或表示回避。
出處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春秋時期,晉獻公寵愛驪姬,驪姬打算另立她的兒子為太子,于是害死太子申生,逼得公子重耳出逃國外。
公元前637年,重耳逃到楚國,得到楚成王的款待。一次,楚成王問重耳:“公子您假如返回晉國,用什么來報答我?”重耳回答說:“假如能夠借助您的福氣,得以返回晉國,那么以后如果晉、楚興兵交戰(zhàn),我將后退九十里避讓您。假如這樣還不能獲得您的諒解,那么我再與您周旋。”楚國大將子玉請楚王殺掉他,楚王說:“重耳志向?qū)拸V而勤儉,溫文爾雅且彬彬有禮,跟從他的人都恭敬寬厚,忠勇有力。以后振興晉國的應該就是他了。老天將要扶助他,誰還能夠廢棄他呢。違背天意一定會有大的災難。”于是把他護送到了秦國。重耳得到秦國幫助,五年之后返回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晉文公。
后來晉楚城濮之戰(zhàn),晉軍果然實現(xiàn)諾言,后退三舍以避讓楚軍。楚軍將領子玉認為正可趁晉軍的避讓而進軍攻擊,沒想到晉軍早有防備。城濮之戰(zhàn)最終以楚軍大敗而結(jié)束。
例句
她太潑辣,許多人見了她都要退避三舍。
上一篇:《過河拆橋》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道聽途說》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