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名狼藉》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聲名狼藉的拼音:shēnɡ mínɡ lánɡ jí
解釋 聲名:名聲。狼藉:亂七八糟,不可收拾的樣子。形容行為不檢點,名聲極差。
出處 《史記·蒙恬列傳》:“此四君者,皆為大失,而天下非之,以其君為不明,以是籍于諸侯。”
秦始皇在出巡途中死亡后,在趙高和李斯的謀劃下,廢除原定的繼承人扶蘇,而由胡亥繼位。秦二世一上臺,趙高就假借胡亥之手,命令公子扶蘇,大將蒙恬、蒙毅兄弟自盡。蒙氏兄弟不相信,請求申訴。胡亥派人對蒙毅說:“先主始皇帝想確立太子,你卻加以非難,以至于罪過牽連到你的宗族。朕不忍心,僅賜你一人自殺,也是很幸運的事了。你應當考慮一下。”蒙毅說:“我跟隨先主多年,非常了解先主的心思。先主選立太子,我哪里進諫過什么話?希望你們認真調查,讓我死于實情。過去秦穆公殺死三位良臣給他殉葬,百里奚無罪卻強加給他罪名,所以秦穆公的謚號是‘繆’。昭襄王殺了白起,楚平王殺了伍奢,吳王夫差殺了伍子胥。這四位君主,都犯了大過失,天下都非議他們,認為他們不夠賢明,因此在各國名聲極差。希望你們以此為鑒,認真審查。”蒙氏兄弟都據理力爭,使者雖然知道其中的隱情,但在胡亥的命令下,最終還是將其殺死。
近義 臭名昭著
反義 德高望重
例句
他因為剽竊別人的學術成果而弄得聲名狼藉。
上一篇:《塞翁失馬》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處心積慮》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