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令智昏》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利令智昏的拼音:lì lìnɡ zhì hūn
解釋 貪圖私利而使頭腦糊涂。
出處 《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翩翩濁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體。鄙語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貪馮亭邪說,使趙陷長平兵四十余萬眾,邯鄲幾亡。”
平原君趙勝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趙國宰相,戰國四公子之一。趙孝成王四年(公元前262年),韓國把上黨之地割讓給秦國,上黨守將馮亭不愿降秦,就把上黨十七個城池獻給趙國。趙孝成王大喜,但平陽君趙豹認為不可接受,認為這是馮亭在打算引趙抗秦。
趙孝成王召見平原君趙勝商議此事,趙勝認為可以接受。于是趙王派他前去接受這些城池,并命令廉頗領軍駐于長平,由此秦趙之間發生了長平之戰。趙孝成王六年(公元前260年),趙王以只會紙上談兵的趙括替代廉頗為將,秦軍包圍趙軍,活埋了趙國四十萬降卒。趙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秦軍包圍趙國都城邯鄲,情況十分危急。在平原君的游說下,楚、魏等國前來援救,才解了邯鄲之圍。
對于趙勝主張接受上黨之地,司馬遷并不認同。他在《史記》中評論說,平原君是亂世才子,可是看不到大的方面。俗話說‘私利會讓人的心智昏亂’。平原君貪信馮亭的邪說,使趙國被活埋在長平的士兵多達四十多萬,而且還差一點讓都城邯鄲淪陷,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近義 利欲熏心
例句
一些官員忘了自己的身份、使命,利令智昏,作出了對不起人民的蠢事。
上一篇:《分道揚鑣》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刮目相看》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