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作氣》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一鼓作氣的拼音:yī ɡǔ zuò qì
解釋 鼓:敲鼓。作:振奮。古代作戰(zhàn)擊鼓進軍,第一次敲鼓時士氣最盛。后多用來比喻趁銳氣旺盛之時一舉成事或鼓足干勁,一往直前。
出處 《左傳·莊公十年》:“夫戰(zhàn),勇氣也。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春秋時代,在魯莊公十年的春天,齊國攻打魯國,魯莊公打算應戰(zhàn)。曹劌幫助魯莊公分析了作戰(zhàn)的條件后,認為可以交戰(zhàn),于是齊魯之間爆發(fā)了長勺之戰(zhàn)。戰(zhàn)斗一開始,魯莊公就打算擂鼓進軍,曹劌說:“等一下,現在還不行。”等到齊軍已經擂鼓三通了,曹劌才說:“現在是擂鼓進軍的時候了。”魯軍士氣旺盛,一舉擊敗了齊軍。魯莊公打算乘勝追擊,曹劌又說:“等一下,現在還不行。”他下車仔細察看了齊軍敗退時留下的車輪的痕跡,又爬上車前的橫木登高遠望,察看齊軍敗退的情形,然后說:“可以追擊了。”于是魯軍乘勝追擊,大敗齊軍。
戰(zhàn)爭結束后,魯莊公向曹劌詢問當時那樣做的原因。曹劌說:“交戰(zhàn)靠的是勇氣,第一次擊鼓最能振奮士氣,士氣最盛;第二次士氣就會衰減;第三次后就會竭盡。齊軍他們已經擂鼓三通,士氣已經衰竭,而我們正是第一次擊鼓,士氣最盛時,所以能一舉打敗他們。齊國是個實力雄厚的大國家,不好預測,我害怕他們有埋伏。我看他們退卻時車跡混亂、旗幟不振,說明是真的倉皇敗退,所以才放心追擊。”
近義 一氣呵成
例句
爬山時一定要一鼓作氣,中途稍有停頓就會被別人超過。
上一篇:《一鳴驚人》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