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草驚蛇》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打草驚蛇的拼音:dǎ cǎo jīnɡ shé
解釋 驚:驚動。撥打草叢驚動了草叢里的蛇。比喻行事泄密而驚動對方。
出處 宋·鄭文寶《南唐近事》:“王魯為當涂宰,頗以資產為務,會部民連狀訴主簿貪賄于縣尹,魯乃判曰:‘汝雖打草,吾已蛇驚。’為好事者口實焉。”
南唐的王魯在當涂做官時,一心想著如何弄到錢財。恰逢當時轄區的老百姓聯名向縣令告狀,說主簿大人貪污受賄。王魯明白案件與自己多有牽連,心里驚慌,竟然在狀子上批示說:“你們雖然只打了草,我其實已經像草中的蛇一樣,受到了驚嚇。”這件事在當時成了好事者熱議的內容。
反義 引蛇出洞
例句
為了不打草驚蛇,同時也為了放長線釣大魚,公安局決定對這艘可疑漁船進行暗中監視。
上一篇:《撲朔迷離》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揚揚自得》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